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李志远

涿州市松林店中学李志远

许多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感觉很容易,然而作业正确率低、考试分数低,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审题的错误,对试题描述的数学情景不清晰,不能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以及有效地排除干扰条件。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概念教学,培养审题准确性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数学中的命题,都是围绕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概念教学应引起教师足够重视。许多同学在审题时,由于概念模糊,对概念的认识不足,误判、错判导致失分。

二、寻找叙述性语言的关键词,培养审题的敏锐性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弄清解题过程,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情景的过程。因此,审题时只关注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是不行的。叙述性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对题目描述的数学情景起到决定因素。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学会定位关键词,正确解读其含义。例如遇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试题,我会要求学生读题后,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语。经过训练学生大多会把“从大到小”这几个字给圈出来,排列的时候就不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了,减少因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目的可能。再如:圈出不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把“不正确”这个关键词圈出来。坚持这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目的意思,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挖掘隐含条件,培养审题的深刻性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然而,要想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还要学会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数学题的已知条件是直接给出的,而有的则是隐藏在文字的叙述中,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刻审题。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要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挖掘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容易忽视,也容易使题目无从着手易发生错误的条件,这样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平方数和绝对值等数值均为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零的零次幂无意义,在分式题目中,分子、分母的公因式不要轻易约分等数学知识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醒学生,有些知识在题目中没有明说,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得出,因此要让学生在做题时要仔细读题,认真理解,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深刻审题,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四、排除干扰条件,培养审题灵活性

面对数学试题中直接或隐含的条件,我们还要弄清哪些对解决问题有用,哪些没用。知道排除哪些没用的信息,避免受干扰。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对新掌握的知识没有理解透,而对旧有的知识又没及时巩固,知识点出现模糊的现象造成了混淆。或者是不能将前后知识连贯起来运用,只知其一,而不解其二,于是考虑不周而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一位同学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五、关注生活,真正做到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审题的广阔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试题更注重以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如果学生生活体验较少或有体验的机会但没太注意,导致学生生活经验严重匮乏,遇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无法下手。例如:日常生活中“阳光下的影子的测量”、“超市收银台开放方案的制定”、“根据塔高估计距离”“列车行程问题”等都是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把身边的生活事件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科学的审题方法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我们在教学每个环节中适时进行有效的审题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