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余婷

浙江省武义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浙江武321200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饮食;预防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于此范围,急性大出血病目前的死亡率约占10%,应引起重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激动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饮食不当则是第一诱因。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维持患者营养需要,促进康复。因此加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指导对病人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本组上消化道出血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70岁,肝硬化合并出血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合并出血5例,其他2例。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出血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休息的重要性,保持休息场所的舒适安静,使病人精神愉快放松,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酸分泌增加,故休息应是缓解病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病情稳定后加大活动量。

2.2预见性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出血先兆,如反复呕血黑便,呕吐物由咖啡色变成鲜红色、喉咙异物感、胃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可能。密切观察腹痛时间、性质与饮食的关系。.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2.3院内饮食护理

2.3.1禁饮食

大量出血、休克状态、恶心呕吐情况下应禁食,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特别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的溃疡伴有血管残端出血并伴有呕血、便血的患者使用特殊药物,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2流质饮食

出血停止24-48h,无恶心呕吐、临床表现血压稳定、心率平稳,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无者,可给予流质温凉流食,以米汤为主,亦可进食适量牛奶,可保护胃黏膜并中和胃酸,并可有效地预防反复发作的胃出血。但因牛奶易产气,宜少量多餐,每餐少于100mL,且肝硬化并发出血者不宜进食牛奶,以防肝昏迷的发生及腹胀加重。其他还可给予藕粉等。此期每日5~6餐,约2~3d,仍需经静脉补液及电解质,贫血严重者给予输新鲜浓缩红细胞和血浆。对于出血停止后4~6d的病人,除给予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饮食仍以米汤为主的流食,也可给予肉汤等,要少量多餐,每餐100~150mL,每日5~6餐,此期约为5~7d。

2.3.3半流质饮食

出血停止病情稳定的患者可给予无刺激少渣半流饮食。此期可给予稀米粥、细面条汤、蒸鸡蛋、芝麻糊等,每次约150~200g,饮食不宜过甜,此期约为7~10d。此期可每日4~5餐。无不适应后可适当增加饮食量,每次少于250g。

凡有出血倾向者,宜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K食物,绿叶蔬菜中维生素中C含量很丰富,柑橘、柚子、番茄、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菠菜、卷心菜、花菜、油菜和植物油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高。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K新鲜水果和蔬菜,能改善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降低血管的脆性,有利于止血。还可多进食花生衣、白木耳、荠菜、金针菜、百合、藕汁、乌贼骨等,有止血作用的食物。

饮食护理应掌握以下几点1•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吃容易消化的软食。避免吃生、冷、硬、粗糙、油腻、含纤维过多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2•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减轻胃的负担。3•应忌饮浓茶、咖啡、酒类等;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洋葱、煮黄豆等。戒烟,勿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长期进食过热、过酸及熏烤的食物。同时还应避免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强的松等。4•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