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荆海燕

荆海燕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阳泉045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法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本科室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静脉留置针患者提供常规临床护理措施;2013年初探讨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记录两组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00%,显著低于201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00%;2013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2012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后可显著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法;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72-02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方法,由于其属于创伤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影响其疗效及预后[1]。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科室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风险管理法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选取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给予本次研究,其中男性86例、女性114例,年龄24至89岁,平均年龄(45.62±2.20)岁。按照前来就诊时间将其分为2012组(100例)及2013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情况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2012年,本科室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静脉留置针患者提供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2013年初,我科室组织护理人员举办研讨会,探讨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记录2012组、2013组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于拔针后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本次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满分100分,0分表示极不满意、100分表示非常满意,即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效果、态度等)、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于本年度各季度结束时利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内容涉及工作环境、压力、态度、效果等,满分100分,于年终将四季度调查得分总和后除以4,即可获得本年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100分表示非常满意),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风险管理㈠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组员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经岗前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管理内容及意义后方可上岗;㈡集中讨论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提出解决对策:①液体渗漏:原因:进针角度过小、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导管选择不当、针头固定不牢、套管与血管壁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对策: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穿刺方法及有效固定措施,加强留置针监督工作;②皮下血肿:原因: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时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未熟练掌握穿刺技巧,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大多弹性小、脆性大,对血肿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对策: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③针头脱出:原因:局部皮肤明显低于留置针套管尾端,留置时易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松脱,敷贴未有效固定针头,对躁动者未提供适当约束;对策:利用3M敷贴将针梗及穿刺部位完全覆盖,为患者讲解留置时触碰针头将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自我约束能力,对躁动患者等无法良好自我约束者应适当提供人为约束措施;④管道堵塞:原因:每次输液完成后未及时冲封导管或未彻底冲封导管,实施封管时未适当使用封管液(剂量、种类、方法、速度等),患者自身发生凝血机制异常;对策:为患者讲解留有留置针的一侧肢体不可负重及过度下垂以免发生回血,使用脉冲式方法正确封管,加强巡视;⑤静脉炎:原因:刺激性药物输注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给药完成后未彻底冲管,给药速度过快,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要求;对策: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选用粗大、通畅的静脉实施留置,适当降低刺激性药物给药速度,给药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操作过程中动作应尽量轻柔减少静脉壁损伤发生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留置针规格,加强留置期间巡视工作;⑥血凝集回输:原因:若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则易出现血流缓慢现象,针头内将发生凝血随药液进入静脉,具有血栓形成可能性;对策:遵医嘱给予50IU/ml肝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液2ml与留置针连接并回抽,严禁推注或挤压输液器,发生针头堵塞后应及时更换;㈢指定专职人员监督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条件允许可制定末位淘汰制,提高组员积极性及责任感[2]。

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x-±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两组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201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00%,显著低于201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注:*表示与2012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避免以往静脉注射治疗时所需反复穿刺弊端,有效减轻患者身心伤害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已成为目前临床实施静脉注射给药治疗的首选方法[3]。但有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等不良情况,需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4]。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管理措施,目的为在确定的具有风险的环境中制定有效措施将伤害降至最低,包括风险量度、评估及应对措施等内容。风险管理原则为优先处理可能导致较大损失或发生可能性较大的事件,而对于可导致损失较低或发生几率较小的事件则可适当延后处理。

研究可知,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护理安全性。本文研究可知,2012组静脉留置针患者治疗过程中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4.0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我科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加用风险管理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00%,显著低于2012组患者,而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显著高于2012组,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后可显著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爱珍.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16-4817.

[2]刘丹霞,葛玉萍.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7):91-92.

[3]张葵蓉,许叶娟,沈亚儿.门诊输液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5-1176.

[4]刘仁莲,严雪诊,梁锦娣.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