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5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后路减压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50例疗效观察

孙云胜

孙云胜(山西省侯马市平阳医院骨科043002)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51-02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10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B组50例采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A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路减压内固定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

腰椎管狭窄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手术,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近年来,由于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能很好的解决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而被众多医生所采用。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腰椎狭窄的患者,排除伴有椎体滑脱或者节段不稳及先天性椎管狭窄。其中男性52例,女48例,年龄51~80岁;平均病程4.5±1.2年;腰椎侧突30~55°,平均42.5±11.5°;腰椎后凸25例(25.0%),合并骨质疏松19例(19%)。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腰椎突出、骨质疏松、术前临床表现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麻醉方式选用局部浸润麻醉;采用1/5000000盐酸+肾上腺素溶液0.5%的利多卡因(高血压患者仅用后者),1%的利多卡因0.3~0.5ml。

A组:单纯后路减压治疗。

B组:俯卧位,于脊柱桥形手术固定架上,x射线c型臂透视下定位。手术采用棘突后正中线做16~18cm小切口入路,术中探查脊柱不稳定节段及减压区域的不稳定程度,骨膜下分离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暴露椎体后方结构,咬除全椎板,逐层显露黄韧带、硬膜囊,探查如有腰椎间盘突出明显,予摘除;如无明显突出,则不予处理,然后预弯固定棒同椎弓根钉。切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与肥厚的黄韧带,扩大神经根出及口恻隐窝,为使神经根完全松弛,对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进行摘除。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腰腿痛改善,肌力恢复,腰椎不稳和复发的情况。其中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评定近期疗效功能[3]。分为优、良、可、差四级。⑴优:截瘫完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⑵良:截瘫有明显恢复或正在进一步恢复中,患者可自由行走,括约肌完全主动控制,肌力不正常,有麻木感,存在病理反射;⑶可:病情无变化;⑷差:截瘫较术前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病例数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随访1~2年,术后平均随访(16.8±2.1)月,B组的术后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A组的60.0%,P<0.05。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优良可差优良率

A组5021910560.0%﹡

B组5022205184.0%

注:﹡A组与B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肌力、肌萎缩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B组的下肢肌力恢复程度显著优于A组,P<0.05。B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无复发病例。A组术后1年2例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肌力恢复、腰腿痛及术后腰椎不稳比较

组别例数肌力恢复复发腰椎不稳

A组5012(25.0)1(2.0)8(12.5)

B组5022(44.0)0﹡0

注:﹡A组与B组相比,P<0.05

3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变或损伤,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压迫了位于椎管中的马尾神经,中年以后发病率较高。腰椎管狭窄治疗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实现充分的减压,二是保持或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研究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不稳,在很大程度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彻底减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的操作空间大,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不易损伤神经,该术式能解除椎管狭窄所致的腰腿痛,保持了脊柱稳定性,降低了因脊柱不稳而造成手术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彻底减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不稳,患者在术后疗效、ODI评分、肌力恢复、复发、腰椎不稳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单纯后路减压治疗,P<0.05。这表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彻底,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对高龄体弱伴随有内科基础病较多的老年患者,由于该术式较单纯后路减压手术复杂,出血也较多,会增大其手术风险,术前应认真评估手术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太茂,邱贵兴,等.2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1(16):1.

[2]侯树勋,李明全,白巍,等.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9):513-517.

[3]孙宏志,熊健斌,李兵,等.单纯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87-88.

[4]LinCC,ChenIH,YuTC,eta1.Newsymptomaticcompressionfractureafter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atthethoracolumbarjunction[J].AmJNeurnradiol,2007,28(6):104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