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加工工艺流程研究与发展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棉花加工工艺流程研究与发展展望

黄志西

新疆阿拉尔市十六团加工厂黄志西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增长,棉花的加工工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本文从机采棉加工工艺流程及设备、对生产系统优化的建议、影响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棉花加工工艺流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行业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棉花;加工工艺;流程;研究;发展展望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科技水平不断增加,出现了机采棉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运作高效等特点,逐渐普及。本文主要对机采棉的加工工艺以及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展望。

二、机采棉加工工艺流程及设备1、工艺过程

2、机采棉加工工艺流程(一)通大气阀(二)重杂质分离器(三)籽棉分离器(四)异纤清理机(五)籽棉自动控制箱(六)籽棉干燥机(七)刺钉滚筒清花机(八)清铃机(九)籽棉干燥机(十)回收式清花机(十一)配棉输送机(十二)溢流籽棉分离器(十三)锯齿轧花机(十四)气流式皮清机(十五)皮棉清理机(十六)自动加湿机(十七)集棉机(十八)打包机三、对生产系统优化的建议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加工厂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明确质量目标,提出建一流企业,创一流产品的宗旨。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加工厂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厂长任组长,组成人员有分管副厂长、质检主任、车间主任、技术员和各生产车间大班长等,厂里设跟班质量检验员,每班配专职质量检员一名,每生产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一名,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形成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质量管理体系。

2、增强员工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科学的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在企业安全生产,质量加工的工作中尤为重要。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操作,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水平是企业的重点。利用加工淡季和开轧前全面提高对员工的整体素质的培训,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管理等相关内容纳入培训学习内容。企业实行岗位竞争机制,针对岗位特点,安排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吸收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企业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基本原则,并配以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分工细致、各尽所能、责任到人,以培养知识型员工,营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提高员工全面素质为出发点,为企业的日常工作,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好了铺垫。

四、影响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因素由于中国棉花消费结构中纺织用棉在90%以上,因此影响棉花消费的首要因素是纺织用棉情况。

1、棉纺织品的出口增长近年来棉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是拉动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从2002年起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4~2007年世界经济实现了4%以上的快速增长。同时,中国加入WTO,贸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贸易更加便宜。此外,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逐步取消,为中国的棉纺织品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2、国内棉纺织品的消费增长随着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棉纺织品服装的内需消费持续增长。一是衣着类棉纺织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家用棉纺织品的消费需求随着房地产业及旅游业的增长不断扩大。三是产业用棉纺织品消费随着汽车、建筑、卫生、水利、农业、交通及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国内棉纺织品的消费增长已经逐步成为支撑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3、纺纱用棉比例的变化纺纱用棉比例,即纺纱原料中棉花与化纤之间的比例关系,其变化直接影响实际用棉量的变化。该比例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人们对棉纺织品材质的消费偏好,二是棉花相对价格决定的用棉成本。近年来受回归自然、绿色环保等消费观念的影响,棉纺织品日益受到发达国家人们的喜爱。目前中国的纺纱用棉比例为60%左右。

五、中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当今国际棉纺织业发展趋势看,正由高速、高产、高效向自动化短流程、信息化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面转变,这是现代棉纺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棉纺织企业发展趋势主要将呈现以下特点:1、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的态势共存共进。

长期以来,中国棉纺企业的发展在结构与技术等方面,总体讲一直处在低水平。在世界纺织品市场逐渐饱和、频繁引发争端的情况下,这条路再也走不去了。必须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实施技术创新。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产品结构、营销结构、发展结构等等,在调整中前进,发展中调整,让市场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仍将有一段路要走。

2、品质的差距与价格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进入后配额时代,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投巨资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

棉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又促进了中国纺机行业产能增加和技术升级。国内外最新设备的应用,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大提升了产品档次和质量的稳定性,进而使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差距在逐渐缩小,产品竞争力得到提升。

3、以产品的多元化与功能性凸现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产品竞争,在同质化和异质化竞争并存的市场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

面对天然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得传统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各种新型纤维应运而生,各种个性化、时尚化面料充满市场,不断改变了单一使用天然纤维的状况,不仅促进了自身产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纺织技术得到发展和运用,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进步,产品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消费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中国棉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追求技术与品牌,效率与效益的和谐发展。

我们看到,在竞争加剧的纺织市场,成本过度竞争、资源供给矛盾、效益低下正在成为制约棉纺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高效率、低成本一直是纺织产业持续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一方面,棉纺企业必须改变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走集约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企业先进生产力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创立自主产品的品质与品牌,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构创新来实现价值的提升。

六、结束语以上是对棉花加工工艺流程研究与发展展望的分析与探讨,棉纺织品的逐渐普及,带动了棉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棉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一切按照棉加工工艺流程,才能高效、安全地完成整个棉加工流程。

参考文献:[1]王莉杜珉.中国棉花消费状况及趋势展望.农业展望.2010年3月,第3期,56-57页[2]王功著.中国棉纺织企业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10年7月,第7期,71-72页[3]雷金山.如何加强棉花加工质量及管理.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年7月,第7期,137-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