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王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王芳

王芳

(水发金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经济建设与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人类日益面临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态环境修复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在改变流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态理念在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中的应用。对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原则与措施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等原则对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及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水资源保护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措施

引言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有利于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工程,实施科学的实验规整是保证生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实际中,要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在结合水利工程环境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设计和调整,减少工程对当地水域的影响,保证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文明建设对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生态保护都必须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当中进行,并且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利、建筑、哲学、工程等学科都紧密联系。从当今中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进程来看,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还可以保证生态水利的和谐,这是一种集生态绿化、建筑工程、能源开发和保护、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水利建设规划。

1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所谓的生态水利,实际上就是将生态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确保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切实的贯彻落实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了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发挥,将满足人们自身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却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这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出现的主要原因。生态水利工程通过对传统水利工程进行优化,不仅有效的满足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基本需求,而且也实现了保持和改良生态环境的目的,确保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将自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理念,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尽可能的做到不破坏河流的原始形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发达的地区,为了实现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而对河流附近的地区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方式,在尽可能恢复流域内原始地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地形,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洪措施,才能将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在尽可能保留原有流域地貌的同时,将该地区内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在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2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措施

2.1河岸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水陆连接区域的河岸防护型式,水陆连接区域往往是水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础地带,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觅食、避难、迁徙、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基于水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的基础,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设计,以保护生态景观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原则,避免硬质不透水材料等的使用,为物种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存提供条件。河岸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点睛之笔,以原有自然河岸为基础,进行水生、湿生和中生性河岸植物的搭配种植,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绿化手法的结合运用,加强河岸绿化格局的层次性与景观性。

2.2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国家已经颁布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专职管理部门,严格的控制非法使用水资源现象的出现,实现了针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水资源保护问题已经不只是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一项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力度,才能在促进水资源保护效率稳步提升的同时,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全面的保障。

2.3加大生态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政府部门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的主导者,所以为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部门必须在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另外,政府部门在发展水利工程项目时,应该积极的借鉴和应用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水利工程建设中,这种多元化投资主体机制的建立,不仅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确保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充足,同时也有效的缓解了政府公共财政的压力。

2.4堤线去人工化

堤线与堤型的充分结合才能确保河流型态的多样化和生物物种的层次化,在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的经济性,充分维护流域自身的净化能力。因此,在堤线选型和布置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保持其江河湖泊的初始自然型态,尽量不破坏其蜿蜒曲折且分散的原始状态,从而防止破坏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在堤型的确定方面,尽可能从生态水利工程自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出发,并考虑生态系统修复之要求,尽可能就地取材,保证堤线、堤岸和堤型的丰富程度,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除人工痕迹,保持堤线堤防结构的本土化与原生态。

2.5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中国古代哲学十分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必须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发挥,借助生态系统所存在的组织功能和修复功能,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辅助性设计,实现自然力与人力的充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必须建立在对流域水文水质、土壤地貌、植被类型、生物物种等生态属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类似生态属性下生态水利工程实施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积极探索最为适宜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可能结合的模式,保有并增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修复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进行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持续、长期、宏观、整体及大景观等原则,而非在短期、局部、微观和小尺度范围内实施,提高修复效率和成功率。所谓的持续、长期、宏观、整体及大景观原则,是指基于流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对构成系统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充分掌握,进而进行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性的、整体的修复,而不是仅在河道水文系统、单一的植被群落、局域水生物系统等微观角度做文章。

结语

随着社会的成长,我国的水利工程正在逐步发展,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增长。然而在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总会或多或少的对施工地区的生态有一定破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深,对当地的生态发展尤其不利。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应顺应社会的发展,尽可能地保证与本地的生态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2).

[2]孙宗凤.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效应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17.

[3]陈玉美.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6:176-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