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漏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术后肠漏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来丽苹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肠漏的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例肠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肠外漏的诱发因素,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逐一探讨。结果:吻合口愈合不良、医源性损伤、术后护理不当、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是造成术后肠外漏的主要因素,本组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无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现均已痊愈出院。结论:肠道术后发生肠漏是相对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发现或治疗不及时会给患者的预后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生生率,缩短住院周期。

【关键词】:肠漏;原因分析;护理

腹部外科手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类型,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消化管道较多,造成患者的智力能力受限,若手术中或术后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肠漏并发症[1]。据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肠外漏是腹部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且肠外漏易造成机体各器官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可造成脓毒血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早期发现和诊断肠外漏,有助于快速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后肠漏的病因,并对相关护理手段进行。现对我科收治的5例术后肠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例肠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2例结肠病,1例空肠漏,1例坏疽性阑尾炎术后,1例十二指肠漏。

1.2临床表现3例患者术后早期6到9天切口或引流管露出脓样或粪汁样液体,2例患者伴发切口感染。

1.3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肠外漏的诱发因素,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逐一探讨。

2结果

2.1肠漏原因剖析肠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吻合口愈合不良:患者由于感染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因素,容易引起吻合口张力增大,致使吻合口破溃成漏;(2)医源性损伤:患者术中若视野暴露不良,或伴有腹腔黏连、肠壁损伤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肠漏;(3)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良好的肠道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不恰当的术前准备,可能造成肠内容物转化为液体,进而增加术中肠漏发生率;(4)术后处置不当:术后未放置腹腔引流,腹腔冲洗液造成逆流感染,异物或引流管压或肠壁引起肠壁缺血坏死甚至穿孔等因素,均可增加肠漏风险;(5)其他因素:患者合并既往肠道疾病史或合并其他全身疾病,如营养不良、消瘦、免疫力差等,均可能引起肠漏发生。

2.2疗效本组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无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现均已痊愈出院。

3讨论

肠外漏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并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同时术后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也是预防病情迁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2015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的5例肠外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护理方法如下:

3.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发生肠外漏,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因此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部分患者因肠漏病情严重甚至丧失了治疗的信心[2]。因此对伴有负性心理的肠漏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并向患者介绍以往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基础护理部分患者肠漏后由于漏出液及引流管的增多,更易发生其他相关并发症,造成患者卧床时间延长,同时增加了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基础护理尤为重要。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应积极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肠蠕动、神志以及引流管的引流量,做好腹腔冲洗液冲洗引流量等相关记录,定时为患者翻身,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为其翻身叩背协助排痰,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并做好口腔清洁和口腔护理。

3.3营养支持护理肠漏患者由于消化液中大量蛋白质丢失,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因此需及时建立有效的营养通道,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3]。肠漏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是主要营养支持的途径,胃肠外营养支持,能有效减少胃肠液的分泌,促进肠外漏的愈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完全胃肠道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血管刺激较大,因此在常规输液过程中主要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以保证液体的顺利输入,同时静脉置管能降低对血管的反复刺激,减少患者的痛苦。肠漏后期患者主要以肠外营养配合肠内营养治疗为主,胃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或胃、空肠营养管滴入营养液,以此促进患者胃肠道的蠕动和功能恢复,在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和恢复的过程中应逐渐增加胃肠内营养的比例,渐渐减少肠外营养支持的比例,并最终逐渐过渡到完全为胃内营养支持。患者康复后的进食初期,应先给予稀米汤等流质食物,待胃肠道完全后恢复后,给予全力、瑞能等,并适量增加葡萄糖粉,保证患者身体的所需能量。在给予患者营养液时应适当加温,使用鼻肠管或鼻胃管喂食时,应定时查看管道是否堵塞,阻塞后可用5%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前后冲洗[4]。

3.4用药护理一般术后会常规使用抗生素维生素营养液电解质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对于较大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给予生长抑制素和生长激素,其中生长抑素能减少胃肠液的分泌,更有利于肠外漏愈合,而生长激素可促进漏口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区趋化聚集和胶原蛋白合成,改善患者的代谢水平,缩短漏口愈合时间,促进疾病早日康复[5]。

本组研究发现,吻合口愈合不良、医源性损伤、术后护理不当、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是造成术后肠外漏的主要因素,本组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无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现均已痊愈出院。提示对肠外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疾病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阳.开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1):55-55.

[2]黄唐剑,刘琦,李铂.胃恶性肿瘤术后肠漏原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5-15.

[3]李瑞珍,张朕杰.发生肠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12,07(1):64-64.

[4]何纯刚,黄沁园,吴鸿根,等.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4):219-222.

[5]张娟利,杨玲,杨瑞宏.术后肠漏的病因分析及护理[J].甘肃医药,2016,35(12):9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