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手术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颈椎手术后的护理

张玲程春雁张蕊

张玲程春雁张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五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330-02

【摘要】颈椎手术的护理对颈椎病术后康复,及其预后至关重要,完善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颈椎病手术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关键词】颈椎手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护理

①由手术医生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协助将患者搬送到病床上,在搬送全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头颅位置确在治疗所需要的位置之上。一般为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有石膏床者,应让患者睡在石膏床上搬送,有颅骨牵引者,应维持牵引状态搬送。

在搬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变化,应即时停止搬动.对症处治抢救,以防不测。

颈后路手术后,若病人出现呼吸不稳定、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要注意是否发生睡眠性窒息,并作好相应的处治。

②术后24小时内是颈椎病手术合并症高发的危险期,应予特别重视。病区护士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接收术后患者安全卧床后,应与手术人员交接输液、输血情况,并迅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每30分钟1次,6小时后如病情稳定可改为2小时1次。一旦有休克征兆,应立即报告医师,查明原因,同时立刻加快输血、输液速度和推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并遵医嘱作进一步处治。

通常要完成的有下列护理工作:在病人头颅两侧各放置1只固定头颈用的砂袋。切口处可压1只外用双层消毒无菌巾包裹的250克重的清洁砂袋压迫止血。根据医嘱配制输液药物并按病情需要调节输液速度。24小时内禁食。

留置有导尿管的患者,应换接无菌引流袋,并记录出入水量。

再次检查备用、急救物品是否齐备、完好。

必要时做心肺功能监护,注意血压变化。及时纠正低血压;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病人呼吸极度困难伴颈部增粗,口唇紫绀,鼻翼扇动,多为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所致,应立刻在床边剪开缝线,放出积血,等呼吸改善后,送手术室止血缝合。不伴颈部肿胀的呼吸困难,多为喉头水肿导致,可在吸氧的同时静滴地塞米松。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注重头部制动,尽可能减少24小时内头颅活动的次数和幅度,可防止出血及植入物滑脱。

对瘫痪、神志不清的瘦弱老人宜使用气垫床褥或护理人员细心地用手掌托起后枕部及腰骶部骨凸处以防止褥疮发生。对排尿困难者应查明病因,分别处治。如系手术创伤所致,应予导尿持续引流。由于精神性(习惯性)床上排尿困难者,应做好心理护理,加用下腹穴位按摩、热敷关元、中极、曲骨穴等部位或避开生人或听流水声,多可排出尿液。

还要注意预防脊髓反应性水肿和感染,合理使用脱水剂、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

常规雾化吸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糜蛋白酶、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适量混合药液,3次/日,以减少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并嘱患者服食冷饮等以求达到减轻咽喉部充血水肿的程度,改善呼吸。

2手术24小时后护理:继续安心卧床休养,防止活动意外损伤

观察患者吞咽进食情况,随着术后炎症水肿消退、疼痛减轻,病人的吞咽进食情况会逐步改善,这时可少量饮水,试喂温度适宜、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而对于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碍者,应给予鼻饲流质营养饮食。特别提示注意防止消化道烫伤或腹泻的发生。

伤口及伤口引流的护理:颈椎前路手术所置引流条,手术后应观察敷料渗血情况;颈椎后路手术伤口所置引流管,手术后除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外,还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清洁和畅通,避免逆行感染。观察引流及渗血情况,要注意其量与色,若24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向医生报告及时处治。

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毫升,且颜色淡淡者,可拔除引流管。手术后伤口引流量24小时多达200毫升以上且色淡或者见到伤口敷料有淡黄或淡红色渗液,提示有脑脊液漏。

术后36小时,如无异常状况,可拔除引流管,术后6天,创口愈合良好者可拆线,若切口愈合不良,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或采用间断拆线方法。

术后3~5天应在病房内床旁拍片,以观察分析术后情况及治疗效果等。并可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治。

术后佩带颈托或石膏固定的患者,下床前应菀在床上坐起来,待适应后,再由护理人员监护下床逐步活动。重症患者不要勉强。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及咳痰,及时清除肺内分泌物,防止发生肺不张;病人翻身及起坐时,护士用手掌适当拍击病人背部,可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不张,密切观察病人体温与血象的变化,如体温高于39℃或血常规有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等,提示有术后感染;应报告医师作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性质,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和联合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并发症的防治护理措施有:注意保持泌尿生殖器卫生清洁,按时更换无菌导尿管、引流袋,定时排放尿液时,护士可手压下腹部正中的部位,以彻底排空残尿,然后作常规的膀胱冲洗,1次/日至拔除导尿管,如有感染,则需冲洗膀胱2次/日,并适量注入敏感的抗生素最好。

对长期卧床的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为:指导病人卧床状态下的下肢主动运动,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作下肢肌肉的手法按摩,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术后患者功能锻炼多采用主动运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运动来康复患肢的固有功能,提高疗效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即使神经功能无恢复,甚至逐渐恶化,也应鼓励其进行功能锻炼,防治肢体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但肢体锻炼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并十分注意避免颈部扭曲或震动而引发意外。

参考文献

[1]郭芝芳,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125例.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7月11卷13期.

[2]于红霞.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125例.现代护理,2007,4(5):84.

[3]王谊,傅声帆,等.47例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59-660.

[4]鲁劲松,梁欣荣,赖建军.导航下颈椎后路微创治疗上颈椎损伤手术后的护理.医学影像学志,2007年第17卷第07期.

[5]吴朝晖,汪洋,冯炜.经后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期刊-核心期刊医药与保健(下旬版)2008年第12期.

[6]闫桂虹,赵春英,马乃雁.3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期刊天津护理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