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医院给水排水设计简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无锡医院给水排水设计简介

蒋叶平

蒋叶平

南京鼎昊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10002

摘要:介绍了无锡市某医院工程概况,就其给水排水设计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提出了该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给水、排水设计、医技病房综合楼

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ofWuxihospital

JiangYeping

NanjingDingHao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mpanyLimited210002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generalsituationoftheprojectinahospitalofWuxiCity,the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indetail,putforwardthearchitecturedesignandotherarchitecturaldifference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similarengineering.

Keywords:watersupply,drainagedesign,technicalcomprehensivewardbuilding

1工程概况:

1.1主楼23层,裙房5层(含设备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64577平方米,主楼结构高度为90.00米,为高层一类建筑。

1.2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功能包括门急诊、住院等部分,住院床位数783张。

2给水:

2.1水源

水源:该项目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引入点为兴源路的路市政给水管,给水引入管至红线内经水表后与本工程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相连接。给水压力约为0.35Mpa。

2.2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统计表

2.3给水系统

1)室外给水系统:

(1)水源:本工程的生活用水水源为市政生活给水。引入点为兴源路的路市政给水管,引入管管径DN150,给水引入管至红线内经水表后与本工程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相连接。

(2)水压及水质:市政高峰期最低供水压力为0.35Mpa.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室外给水管管材:

(a).管径DN<8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

(b).管径DN≥80mm者,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支墩。

(c).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公称压力为1.0MPa。

(4)管内壁涂塑材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的要求。

(5)生活用水量: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778m3/d。最大时用水量91.5m3/h。

(6)室外计量:室外设供水水表。

2)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1)水源:室内生活给水由室外的生活给水管接入。

(2)水压及水质:市政高峰期最低供水压力为0.35Mpa。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生活用水量:本建筑各部分的生活饮用水量,详见本设计说明书表1。

(4)系统竖向分区:本工程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三个区:负二层至四层为一区,由市政给水管道直接供给;五层至十三层为二区,由设在地下二层水泵房的变频设备加压供水。十四层至二十三层为三区,由设在地下二层水泵房的变频设备加压供水。

(5)给水加压设备:地下二层设生活水箱一座储水量为160m3,分两格。水泵出水量按卫生器具最大秒流量计。

(6)室内给水管管材:

(a).室内给水管(高区、中区给水主管外)采用热浸镀锌涂塑钢管。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公称压力为1.0MPa。

(b).高、中区给水主管(泵房至主立管)采用热浸镀锌涂塑钢管。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公称压力为1.6MPa。

(7)管内壁涂塑材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的要求。

(8)系统控制:地下二层水泵房设生活变频设备两套,每套设置备用水泵一台,变频供水设备的启、停由水泵出水管上的压力开关控制,使管网保持在设计压力值。屋面消防水箱和地下室生活水箱、消防水池设液位控制阀控制进水。地下室水箱间的贮水池,水箱均设最低水位、溢流水位报警信号。

3.生活热水系统及开水系统:

设计小时耗热量:采用定时集中供应热水系统,设计小时耗热量2960141w。设计小时耗热量详见表2。

按定时制设计小时热水量:qh=Qh/〔1.163(tr-tl)ρr〕

qh=2960141/〔1.163x(40-5)x0.9922〕=73293L/h

(1)热源:热源采用蒸汽,由外部提供。供饱和蒸汽,压力0.4MPa。

(2)系统竖向分区:集中热水系统按水压分区,竖向分区同给水系统。分两个区,五层至十三层为一区;十四层至二十三层为二区。负二层至四层为非集中供热水,热水使用分别采用电热水器供应;

(3)热水供水方式: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循环系统。热水给水主管及热水回水立管底部设调节阀门,以便于调试和维修。

(4)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中设在地下二层热交换间内,病房用热水采用半容积式热交换器,贮热量按15min计。热水回水均采用机械循环。

(5)热水循环泵:循环泵控制由设在回水管道上的电接点温度计控制;当回水温度低于45℃时,循环泵启动,管道内热水温度升至50℃时循环泵停泵。

(6)室内热水管管材:热水供水管及回水管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连接。

(a).室内热水管(高区、中区给水主管外)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公称压力为1.0MPa。

(b).高、中区热水主管(交换机房至主立管)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公称压力为1.6MPa。

(7)热媒蒸汽供应:

(a).蒸汽由外部供给,详动力专业图。蒸汽用量4077kg/h

(b).热媒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接口。

(8)手术室淋浴和手术室刷手池采用电热水器供应热水。

(9)屋面设置太阳能系统及集热水箱,经减压至一区半容积式热交换器加热至60度供应一区热水系统。减压阀压力设置按一区冷水系统压力。

(10)开水供应:病房层在开水间设电开水器供应开水,开水用量3L/d•人。

4.污水系统

4.1室外污水系统

(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本项目处市政排水分流制。位于本工程南侧的兴源路有城市排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雨水排入。红线内污水和雨水分别排入市政污水雨水管。

(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3)生活污水排水量:详表3。

排水量统计表

(4)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

(5)室外污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

(6)室外设置化粪池、含氰废水氧化池和污水处理装置。病区污水经化粪池后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检验室含氰废水排入室外氧化池,采用NaCLO氧化处理后排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污水处理装置采用SBR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处理污水水量550m3/d。

(7)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处理水质

进水水质(mg/l):COD350、BOD5175、SS300、氨氮60、粪大肠菌群数(MPN/L)3x108

出水水质(mg/l):COD250、BOD5100、SS60、氨氮35、粪大肠菌群数(MPN/L)<5000.

(8)污水处理装置具体由污水处理专业单位设计配置。

4.2室内污水系统

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

生活污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量504.3m3/d,最大时排水量58.4m3/h。排水统计详见表2。

(1)卫生间排水设专用排水通气管,公共卫生间排水设环形透气管。

(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空调冷凝水、机房等废水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空调冷凝水间接排水)。

(4)室内地面层及以上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地下室污、废水分别汇集至集水池经潜水泵排出。污水泵采用防堵塞潜水泵。消防电梯井设排水井。排水井设两台潜水泵,一用一备,由水位计自动控制,当一台泵排水不满足时,两台泵同时工作。

5.雨水系统

5.1室外雨水系统

(1)城市雨水管道情况:本项目处市政排水为分流制。位于本工程南侧的兴源路有城市排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以后市政排水为分流排放时,红线内污水和雨水分别排入市政污水雨水管。

(2)室外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P=1a。室外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5

(4)暴雨强度公式q=106(1+0.828lgP)/(t+46.4)0.99L/S•100m2

(5)室外雨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

(6)室外采用砖砌检查井,全部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

(7)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5.2室内雨水系统

(1)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内排水系统,在一层排出室外,经室外雨水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排水管。设计重现期10年,降雨历时5分钟。屋面径流系数:Ψ=0.9。屋面设置雨水溢流口。

(2)室内雨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埋设柱内为焊接,其余沟槽式连接。管道工作压力为1.6MPa。

(3)室内屋面雨水斗采用87型雨水斗。

6结语

本建筑是一个高层医技病房综合楼,与其他建筑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各钟污水需处理达标排放。

2)按定时制定设计小时热水量。

3)屋面设置太阳能系统做为低区集中热水的预热水。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2009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2]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GB/T18713-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