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林菜梅史华帝潘妙君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524002)

摘要:恶性肿瘤是内科常见多发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培养高水准的肿瘤学科专业人才成为肿瘤内科临床带教工作的重点,笔者从临床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总结思考了近几年来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希望对肿瘤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所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肿瘤内科;临床带教;实习;体会

随着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随之升高,患者死亡率也不断攀升,社会对于肿瘤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升高。现阶段国内医学院校在肿瘤学教学方面尚无统一教材,大多数院校多从临床实践经验出发,将肿瘤学知识编纂为肿瘤内科学教材,进而开设肿瘤内科课程,为社会培养肿瘤内科学专业人才。这样的教学难以避免地表现出一些局限性,甚至存在漏洞和谬误之处,因而教学者要不断讨论、分析、总结肿瘤内科学知识,重视培养实习生严谨临床思维,重视医学人文思想的熏陶,同时还要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1]。

一、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

所谓临床思维,就是医学生真正成为合格医师后应拥有的理论联系实践、结合患者病情给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思维绝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或本能,而是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所得。临床思维有赖于科学思维,也离不开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想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既要着眼于临床实践,又要丰富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医学知识架构,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总而言之,临床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训练和强化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尤其是临床肿瘤学,其强调早发现、早诊治,只有临床思维敏锐的医师,才不会导致病情误诊或漏诊,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首先要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循证医学思维是肿瘤内科医学生应具备的一项专业素养,其遵循科学证据,要求所有医疗决策的制订都应以客观医学证据为基础和前提,充分评价这些证据并用于指导和支持临床实践。讲求将客观科学研究证据和医师临床实践经验充分结合为一体,确保诊断的正确性、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带教医师要积极引入并倡导循证医学理念,要求学生结合循证分析来给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强化培养其循证医学思维[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肿瘤内科临床带教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围绕问题组织临床教学工作。这一教学法的目的是强化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实践中带教者根据临床实际病例来设计教学问题,并将重点理论知识融入问题中,使之富有启发性,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也随之提升。以鼻咽癌患者为例,带教医师可询问医学生关于鼻咽癌流行病学特征、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外侵范围的临床特征表现、相关治疗手段、治愈率高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常规的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并根据问题发表个人意见。临床带教医师做出最后总结:鼻咽癌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与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相邻,其临床表现程度各异且复杂多变,但一般以颈部包块以及回吸性血涕为首发症状表现;本病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征以及地域性;临床主要采取放射治疗,少数患者需配合化疗;考虑到鼻咽癌对放射和化学治疗较为敏感,因此疗效大多满意。这样围绕问题开展临床带教工作,有助于学生掌握肿瘤理论知识,强化临床思维能力。

二、医学人文思想的熏陶

在祖国医学中,医学人文思想的光辉早在唐代就已经褶褶闪光,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在现代医学临床带教中,带教者必须重视人文思想熏陶这一环节,医生必先有“仁心”,方可施“仁术”[3]。

从肿瘤内科学角度来看,医学人文性在恶性肿瘤患者身上应得到最具体、最全面的体现。恶性肿瘤极大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即便最先进、最尖端的医疗技术也未必可以治愈恶性肿瘤。因此,当病情确诊的情况下,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会面临严重的生理与心理考验,同时也给家人造成沉重的精神打击与经济负担。接踵而来的手术、放射以及化学治疗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医疗人员如何能帮助肿瘤患者乐观、勇敢面对这样的痛苦?从此点来看,医者要将医学人文关怀融于医疗实践中,因为恶性肿瘤患者保持健康心理与舒缓的情绪,保持强大的治疗信心,就有助于激活和强化机体免疫能力,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相反,如果患者落入悲观、失落、绝望的负性情绪中,这就会变相促进肿瘤进展,不利于临床治疗。

强调人文性与医学的科学性并不相悖,而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医学两重性的体现[4]。就肿瘤患者诊疗而言,医学人文关怀要从整体诊疗观念上得到体现,实施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四要素于一体的现代医疗模式,针对患者疾病分期、心理状态、家庭经济背景、机体状况展开全面深入分析,通过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性、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治疗期间应积极评估患者病情,遵从医学人文关怀原则开展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逐步引导患者摆脱负性情绪,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三、强调肿瘤治疗的规范和与个体化

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是针对某种肿瘤所制定的最佳治疗方案,其基于综合治疗方案,但是对患者个体化因素给予了充分考虑,并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制定的针对性治疗方案。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各科室医生普遍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来开展疾病诊治工作,对于专科治疗技术的意义与重要性强调过多,不太重视借助其他科室诊疗手段,规范化治疗的缺失有可能引起治疗的盲目性后果,最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结合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状况和病情特点,制订个体化的、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患者“量体裁衣”,确保治疗药物选择的最佳化和合理化,防止过度治疗、无效治疗,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切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此外,还要根据治疗方案做好不良反应的防控,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5]。就肿瘤内科临床带教而言,带教医师既要强调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又要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和患者个体化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实现个体化治疗与临床规范化治疗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路。

四、小结

肿瘤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国内肿瘤年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肿瘤防控形势也愈发严峻。社会需要大量专业的肿瘤内科学人才,也离不开负责临床肿瘤学带教工作的专业医师。要想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过硬的医学实习生,尚有待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肿瘤科带教医师也要充分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化和提升,培养熏陶学生的医学人文思想,确保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莉.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学》场景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3):115-117.

[2]何剑波.肿瘤内科研究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3-25.

[3]千年松,施伟伟,茅慧等.PBL+SP教学法应用在肿瘤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心得体会[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66-167.

[4]李科,庄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91,156.

[5]梁沣.教学路径表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