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关注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关注重点

姜洪涛

姜洪涛

山东晨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智慧城市在全国大力推进下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智慧城市是新兴概念和事物,所以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观念落后和建设机制落后的情况。本文从建设意义、存在问题和关注重点几个方面探讨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城市;意义;问题;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一次将智慧城市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路径、工作重点都有了明确的界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了要拓展发展新空间,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抓手,对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以及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样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包括上海、宁波、无锡等城市在内的几百个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级正在拉开帷幕。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一)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城市病”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由于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目的。为避免在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陷于被动,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各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视,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对我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而易见。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在我国,随着2013年初国内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启动,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走向规模化。截至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90个,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占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六成。但是,智慧城市是一个大概念,涵盖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等,需要“大家同唱一首歌,一张蓝图画到底”。可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规划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城市规划中很少涉及智慧城市相关内容,就算有相应规划,也多是物理架构和技术架构,而非应用层面的规划。

(二)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在智能城市建设中,数字化是基础,通过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互联,最终实现城市智能化。但是,目前信息基础建设并不难,难点在信息资源互联,因为在信息化管理运营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资源是孤岛化的,归各个不同的单位所有,要想拿出来共享是比较困难的。比如在医疗方面,医院之间是存在“信息壁垒”的,患者在一家医院拍的片子,拿到别家医院,照样要重拍一张,所以要想建设智慧城市,必须打破壁垒。

(三)泡沫化危机加剧

2013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从一线中心城市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但在智慧城市实质性建设步伐稳步前行的同时,各地一哄而上盲目建设、信息安全隐患等值得警惕。尤其对于中小城市而言,相较于一线城市,其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方面存在差距。如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挤占其他基础民生投入,甚至债台高筑,显然得不偿失。同时,智慧城市建设需结合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千城一面、摊大饼模式,破坏当地文化传统是建设智慧城市首要防范的三大风险。此外,由于标准缺失,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各个城市、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现象,使智慧城市效应大打折扣。

三、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生态发展,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避免城市病和城市安全产生问题。因为城市既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区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

二是强调文化承传,避免千城一貌。因为不同城市在规模等级、资源特色、信息化基础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就不可能出现统一的标准。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强化自然景观和文化承传的特色保护,发展城市文化个性;强调人的城镇化,人的精神修养的提升,文化品质的提升。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强调整合,包括组织平台资源的整合、技术支撑平台资源的整合。

四是保障安全,既包括软性的安全,也包括硬性的基础设施的安全等。比如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采集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信息安全和责任主体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规划和界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