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陈小香

陈小香

摘要:在化学教育中积极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能力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兴趣;问题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打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验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想象等。所以“探索性”是探究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笔者平时就注重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说“不”,且“允许尝试”“允许错误”“允许改正”,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反复尝试探索中充分施展其智慧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敢于突破原有的“定势”,这也正是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比如,在教学“酸碱和中滴定”之前,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道思考题:如何测定一瓶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经过思考后,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已见,方案更是异彩纷呈:分别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首先,加热蒸干,称量所得NaOH固体的质量,换算成其物质的量,再根据公式C=n/v进行计算,便可知NaOH溶液的浓度,然后,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可知沉淀质量,根据方程式计算推知NaOH质量及溶液浓度,之后,加入过量的金属铝,充分反应,测定产生氢气的量,再推算NaOH的量,进而求其浓度,最后,用已知浓度的HCl进行中和滴定至中性,根据耗酸量推知NaOH的浓度……

听完他们的发言,笔者并没有立刻肯定或否定某种方案,而是让方案相同的学生组合成组,引导他们对一瓶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定。经过实践与比较,学生一致认为还是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更方便可行,而且误差更小。最后,通过讲评,笔者将学生的思路引回到“酸碱中和滴定”上,点出课题。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调动了他们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在学生的思考、探索中很自然、轻松地完成了教学。

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应试教育中的被动式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这一转变让学生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都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在化学学科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在学生中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让学生做“物质鉴别”的习题时,笔者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两种以上的不同方案。由于学生已具有鉴别物质的方法,根据物质的个性,设计不同方案,笔者经过汇总,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并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结果发现了不同鉴别方案的内在联系是:都运用了被鉴别物质的个性,在方法上则是将数学中排列组合原理实行了一次正迁移,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散。同时,在讨论解题的过程中,笔者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新思想的学生并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其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某一章知识学习完,笔者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有时也让学生通过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如,在教学完《铝》这一章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写法将铝的知识概括小结,不仅要求知识的完整性,而且要求文章要生动并有独到之处。这一方法的改进,使学生异常活跃。有的学生不仅阅读了有关铝的资料,询问家长及有关人士,而且还到相关工厂去参观,写出了《“铝”的自述》小论文。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铝从结构、性质到用途;从微观到宏观,描绘得如画如声,形象逼真,如身临其境地游荡在铝的海洋中。个别学生甚至还大胆地提出某些假设和预测,学生的积极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景,同时,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讲评时笔者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并给完成优秀作品的学生发了小纪念品以示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同时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当然,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一、两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的,这需要学校、各科教师、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作为化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在每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实验中都不忘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不断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要相信,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哪怕只是一、两句点拨性的话语,都有可能激励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智慧的火花。我们更应该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低估,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可被埋没!

参考文献:

[1]谢美珍.中学化学教学中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白春英.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3]王彩芳,胡晓玲.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课堂气氛研究[J].化学教育,2001(10).

[4]徐彩意.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1(4).

[5]李世瑜.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J].化学教育,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