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CT、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甲状腺癌CT、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研究

陈虹徽

湖南省荣军医院湖南长沙410119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CT、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结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接收的10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且在术前均使用CT和B超进行检查,将术前CT检查的影像学结果设为探究组,而B超检查的影像学结果作为参考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病检结果表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以及未分化癌的例数分别为86例、11例、6例和3例,包括直径≤1.0cm的微小癌29例以及直径>1.0cm甲状腺癌77例。在对微小癌的诊断中,探究组的诊断率为34.4%(10/29),参考组为58.6%(17/29),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于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探究组的诊断率为83.1%(64/77),参考组为77.9%(60/77),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在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方面,探究组的边界不清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其他特征的检出率近似(P>0.05)。结论:CT和B超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有各自的优点,但在治疗成本上B超更具优势,因此是临床检查中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CT;B超;甲状腺癌;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对照分析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CT和B超检查,两者的诊断价值均较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接收的10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了CT和B超的诊断效果,并总结相关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接收的10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统计,男女例数分别为60例和46例,年龄为23~73岁,统计平均值(49.16±5.03)岁。所有患者都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且在术前均使用CT和B超进行检查,将术前CT检查的影像学结果设为探究组,而B超检查的影像学结果作为参考组。所有患者的均知晓相关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患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对比分析的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岁数、病程、疾病进展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的结果近似,差别无统计学价值(P>0.05),适合参加对照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作为参考组,具体检查方法为:B超检查使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阿洛卡70超声诊断仪,探头的参数设置为频率9~15MHz,检查局部病灶,要求对病灶的大小、形态、有无微钙化、区域淋巴结、内部回声、有无衰减等项目进行记录,同时探明肿瘤的血供状态,检测肿瘤局部的血流动力学[1,2]。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作为探究组,具体方法为:CT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Defintion双源CT机,要求患者在检查时采取仰卧位,颈部伸直,检查时不允许进行吞咽动作,扫描宽度上至声带下至颈根,首先采用平扫,参数设置为层厚5~10mm,扫描电压130kV,电流50mA,在平扫后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的肘前静脉团注优维显作为对比剂,重建时采取锥形立体射线束。

1.3影像学诊断方法

CT诊断标准:患者的甲状腺出现肿大,存在不规则且不均匀的低密度区;图像的边界不清,包膜的连续性较差,有部分出现不完整的强化;此外,还存在病灶内的细颗粒状钙化,合并有乳头状或囊内钙化性的结节;病灶周围的脂肪间隙显像较差。除去上述提到的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情况、钙化程度外,还应注意病灶的淋巴结转移情况[3]。

B超诊断标准为:病灶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影像学图像中有低回声结节;且存在不均匀的内部回声,且后方存在衰减,可见颗粒状的钙化;图像显示肿瘤部位的血流供应丰富。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的处理选择SPSS20.0软件,包括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参与对照分析的所有数据。关于平均值对比的研究数据选择(`x±s)的格式表示,使用t检验验证差异性;关于例数、比例相关的研究数据选择[n(%)]的格式表示,使用用c2检验验证差异性。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

病检结果表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以及未分化癌的例数分别为86例、11例、6例和3例,包括直径≤1.0cm的微小癌29例以及直径>1.0cm甲状腺癌77例。在对微小癌的诊断中,探究组的诊断率为34.4%(10/29),参考组为58.6%(17/29),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于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诊断,探究组的诊断率为83.1%(64/77),参考组为77.9%(60/77),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于下表1。

2.2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情况对比

在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方面,探究组的边界不清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其他特征的检出率近似(P>0.05),详见于下表2。

表1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癌诊断结果对比[n(%)]

3讨论

甲状腺癌是一类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整体的发病率偏高。甲状腺癌的起病一般较为隐匿,往往在体检时发现异常,且因并发有其他甲状腺疾病而使误诊或漏诊的可能增加。因此,为了帮助患者在早期诊断出甲状腺癌并及早地进行治疗,必须提升影像学检查的水平。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段,具体包括CT和B超检查,两者的诊断价值均较好。其中普通B超可以反映甲状腺癌患者结节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回声,而彩色超声还能对局部病灶的血供情况进行判断,为疾病的早期进行指导,具有灵敏度强但特异性低的特点[4,5]。而CT的诊断价值较好,可以具体清楚地反映病灶的解剖形态,对病灶和周围健康组织的结构显示情况较好,且在增强扫描后对微小病灶的显示情况良好,但也存在检出率较低的问题,主要与瘤体过以及CT分辨率相关。在本次研究中,CT检查的诊断率为低于B超检查,但对于的边界不清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则明显优于后者,其他特征的检出率近似。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证明了CT和B超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有各自的优点,但在治疗成本上B超更具优势,因此是临床检查中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熊爱民,石华铮,彭民,王秀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04):250-253.

[2]夏亮,陆涤宇,周俊,程小杰,虞翌.~(131)I-SPECT/CT多模态显像联合超声及血清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7,23(04):278-281.

[3]KisooPahk,SunjuChoi,SungeunKim.FunctionalvisceralfatactivityevaluatedbypreoperativeF‐18FDGPET/CTpredictsregionallymphnodemetastasisin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J].ClinicalEndocrinology,2018,88(6).

[4]李锐锋,韩咏峰,蔡少雨,曾鹏程,漆平,麦耀芳.超声与CT对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09):1022-1024.

[5]陈聪,满诚,黄海擎,郝新玲,洪又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2):277-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