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活动区设置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谈幼儿活动区设置策略

俞佳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幼教集团滨江幼儿园,浙江绍兴311800)

摘要: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区中,教师只有提供给幼儿开放性的活动环境;开放的活动区材料,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和评价,才能使幼儿能更加专注的游戏。从而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活动区;设置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活动区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游戏,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场所。也是幼儿园在教改中尝试的一种游戏活动形式。幼儿在活动区自主选择活动、自主探索,从而有利于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幼儿活动区设置现状

《纲要》颁布以来,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各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题教学的辅助,都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但据我从教几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我们以往的活动区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弊端:

1、活动区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完全由教师掌握,忽视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能力和自由探索的欲望。处于管理方面的考量,我们常常将幼儿集中起来,确定某一个时间让幼儿在某一个区域活动,限制孩子们脱离大部队自由活动。

2、教师以统一的活动材料提供给幼儿,采用单调的方法,忽视活动的再创新性和幼儿个体的兴趣发展和需求。我们现在活动区的材料基本上是学校统一购买,或教师自行制作或由幼儿和家长合作制作。这样制作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和班级的独特性。

3、教师在指导和评价时,幼儿几乎是被动的,是被灌输的,幼儿失去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评价幼儿有一套标准和规则,却忘了幼儿自身的纵向发展比较。

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学习和体会,我们逐步发现由教师掌控的封闭式活动区已不能真正满足幼儿已有的需要,我们应该从封闭中走出来,走向活动区开放的状态,使活动区真正活起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宜的活动区,增加活动区的灵活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活动区才能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活动区设置策略

区域活动是一种倡导幼儿自主选择载体、在体验中成长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活动区的设计是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整体规划活动区。活动区设置是活动区具体位置、区域划分、材料投放、规则要求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一)提供开放的活动区环境

活动区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氛围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使教室成为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但是他们对布局和玩具的取放都有一定的限制,由教师确定。但现在我们允许幼儿不受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和功能、布局等。

(二)材料的投放注重开放性

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和生活溶于一炉。”只有来源于孩子们的身边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材料应是幼儿操作性比较强且易操作的,那就需要每个孩子都参与收集,以便活动中孩子能亲历感受。在活动区中,同样的材料,不同的运用方式和投放形式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材料运用的好,孩子的体验和收获也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将材料单一的、简单的让孩子观察一下,孩子是无法体会和探索的,他的思维没有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得到刺激,所以他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会直接受到影响。当孩子能够充分的通过对材料的观察、触摸、摆弄时,孩子就是在体验,这时孩子才能够有内容、有方向地进行一些交流和表达。

材料的投放和内容的创设对活动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时,真的意识到自己生成的活动内容和丰富的的材料对孩子活动中身心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作用,有了这些来自孩子身边的可再用的或不可再用的材料以及生活经验,我们的活动才能更加的丰富、创新,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三)采用开放式的指导和评价

教师在活动区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欣赏者,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将直接影响幼儿活动区的操作和表现,将影响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和表现。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把材料提供好,让每个幼儿都有玩具玩就行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敏锐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愿望。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地、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及时合理地调整活动程序,就能使区域活动真正地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在活动区中,幼儿想怎么样都可以,不以表现客观和真实为原则。我们教师在指导时适时地去帮助他们引一引,评价的时候问问他们自己主观想法,而不能以自己成人的想法来随便把幼儿的作品给予定论。如:幼儿在绘画活动区:幼儿画中不仅让桔子树结桔子,还结上了小鸟、玩具、小朋友……这很正常,可能是孩子的想像,也可能是孩子把自己会画的全画在了桔子树上,这并没有什么不恰当。教师都不要干涉。当然,为了了解幼儿绘画心理,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教师应该询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么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或帮助幼儿自圆其说,形成自己的构思。

活动区的开放,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不少的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自己选择和决定,凡事经过探讨、推敲才能下定论,也有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伙伴之间多了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合作的意识。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孩子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让我们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活动区,充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合理照顾每个孩子的兴趣,活动区从封闭走向开放,让活动区“活”起来,让孩子们活泼起来、成长起来,这正是活动区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上).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2]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下).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3]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