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如何做好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

马知英

(新疆轮台县气象局新疆巴音郭楞841600)

摘要:本文结合县级气象部门开展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实际,首先简要概况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基础条件,接着分析了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几点做好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基础条件问题对策

1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基础条件

首先,应确保气象观测中的仪器设备满足工作保障要求,还要确保仪器设备的装备性能适应当前气象业务的发展要求,保证气象台站安全可靠的运行。另外,在地气象观测工作中,为了提升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水平,应保证气象观测设备可以稳定工作。应对业务开展中的所需的仪器设备不定期进行检查,若备用库内的材料不足应及时补充,第一时间解决仪器设备故障问题,促进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气象装备保障不仅是确保地面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还能保障观测设备仪器在高空观测和水文常规观测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对器材供应、检测计量、仪器维修等提供了保障。当前,现代化的气象观测主要是将地基、天基、空基进行结合的综合观测系统,主要系统组成包含有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卫星定位、自动站等,其中地基和空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主要是由国家级和省市地区技术保障中心及地方台站维护共同组成,可以为综合气象观测工作提供保障服务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2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台站维修保障技术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台站气象观测工作的多元化特征越发突出。现代化的智能观测设备和数字技术均在综合气象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观测工作中需要应用到很多新的技术,同时还涉及到很多操作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这些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存在很大难度,此时需要专门技术人员。但是结合县级气象台站实际,高学历的维护人员较为匮乏,大都是老员工或水平不高的员工,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没有太大的难度,再加上对高层次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故障问题,直接影响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开展。

2.2工作人员对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缺乏深刻了解

现阶段,虽然国家、省市等部门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在县级气象部门中加大了投入力度,现代化的装备技术逐渐应用到县级台站中,气象观测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但是,因县级台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使得现有技术保障人员对观测仪器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在故障问题出现后往往束手无策,同时忽略了对观测仪器设备的检测。在解决故障问题时都交给了兼职人员,因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不足增加了仪器设备自身的出错率。长此以往极易出现恶性循环,安排缺乏合理性,仪器故障率增加,严重阻碍了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县级气象部门在人员配备和仪器管理上缺乏统一规范及管理,使得维护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止步不前。

2.3维护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近些年来,以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和新一代气象雷达网为标志的我国气象探测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受到外界多种因素、人为因素和仪器设备自身损耗等因素的影响,气象装备保障建设工作同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弊端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部分建设项目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安排,使得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较为落后,不利于现代化气象事业发展。

2.4维修经费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物价上涨幅度逐年加大,对于原材料的上涨也不例外,进一步提升了观测仪器设备维修检测成本。针对台站中投入使用新型现代化仪器设备后缺少与之配套的经费投入,部分设备重复消耗及双轨运行现象较为突出,即使将维持基本业务的经费应用到设备维修上,仍然会有经费不足的问题出现。因经费短缺,使得台站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器材零件匮乏,甚至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件也有库存不足的情况。在实际设备维修中,即使找出了仪器设备故障原因,因缺少库存,也很难第一时间解决,降低了装备维修效率,不利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进行。

3做好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对策

3.1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提升维修维护人员的专业性水平是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中坚力量,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则是确保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应统一规划专业技术保障培训、气象装备项目和保障任务,加强与省、市级技术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定期举办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尽快形成专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其次,为了避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知识“老化”,应不断提升认知,重视和鼓励技术保障人员学习,同时还要做好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营造出一批技术水平精湛、爱岗敬业的技术保障队伍。

3.2增强保障经费投入

做好当前县级气象部门的保障经费预算管理是切实增强装备保障经费投入的关键,在气象装备项目未建设时提前预算和规划运行保障。首先,对上级统筹拨付的基本运行保障机构费进行确认,借助于项目建设规划预算保障经费,同时向上级或地方部门申请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服务的方式向气象部门支付运行保障经费,确保地方财政专款的支持。总之,应加大对有利社会资源的探索力度,利用财政支持等方式尽快建立起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以对当前气象技术装备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进行改善。

3.3完善维护保障机制

气象装备项目建设和运行保障可以将气象现代化建设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提升气象业务水平,应保证两者协议发展。县级气象部门应统一规划气象装备项目建设和后期保障,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制定出保障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对现有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社会基础和高维护、低故障特点,不断探索保障社会化机制,借助于社会保障力量来增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性能。

3.4加强保障工作管理

首先,针对人员管理,应设置相应的上岗门槛,定期对技术保障人员开展岗位考核和技术技能学习,做好责任划分,通过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确保保障人员可以将本职工作做好;其次,强化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科学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装备库房管理,提升装备器材供应、储存、检定等的流程化和规范化水平,以期对装备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最后,加强过程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应急对策,促进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

结论:

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气象技术装备人员坚持改革、深入思考,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气象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强技术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石俊峰.鹤壁市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现状及完善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6).

[2]李国华.新业务系统下黄冈市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

[3]朱长安.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农业,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