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探析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曹永成

曹永成

〔摘要〕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这从根本上强化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实施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1现实的体育教学素描:问题与根源

走进当今中小学体育课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图景:师领生从、空洞说教和机械重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为痛苦的服从,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整个课堂教学充斥着枯燥、单调、乏味,毫无生活的激情,整个教学所体现的是单一的模式。具体地说,课堂教学存在着下列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各有根源。

1.1远离生活世界,偏重学科世界。极端地强调体育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在教学目标上,知识目标至高无上。在教学方法上,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法被庸俗化、绝对化。在教学内容上,教材被鼎礼膜拜,师生视教材为“圣经”,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的丰富内含仅仅剩下单一的认知关系。种种迹象表明,教学一味关注学科世界,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1.2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对儿童可能生活的合理构建。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通病。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完满的可能生活的构建。杜威说过:如果一个东西与不日而同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那么就没有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正是在生活、生长的过程中,正是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经验不断得到改造和改组。如果课堂教学总是脱离现实生活,让学生作痛苦的身体操练,没有学生的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那么,课堂教学便不能成为学生生活组成部分,他们会日渐失去生活的源动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3过分注重技能学习和体能增长,忽视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当前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学习和体能增长,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导致学生的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乃至整个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课堂这一空间中不能得到满足。其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体验、感悟、内省等多种形式。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的那样: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要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仅有认知过程和理性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1.4体育学习的精神空间过于狭小。随着安全教育的升温,用“画地为牢”来形容如今的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一点不过分,班级规模过大,学生却被常常固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容不得半点乱说滥动。这样,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在教学方法上,事无巨细的直观教学和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知识教学,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即便是物理范围相对较大时,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精神空间还是相对狭小。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2.1重视“生活化”的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内容贴近生活,所教内容尽量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针对性的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学习乐起来、玩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外动起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3采取“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习惯先行后知,他们对知识技能更习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去体验,去感受,而不仅仅是靠教师的传授而获得。新课程下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采取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

2.4创设“生活化”的练习设计。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以运动技术传授为宗旨,过于重视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学了许多无用的技术。新课程强调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习运动技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多考虑如何使这种运动技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的运动技术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更乐意参与学习。

随着社会的高度文明发展,体育教学生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选择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但是由于各地的办学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学实现的不同。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对当前教育不仅不适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发展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抓两头,放中间”,即抓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而放开教学内容这一块。所以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确立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教材的原则,制定各自的、符合学生现实条件的教学内容,使生活化的体育教学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第二完全小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