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嘉定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2015年嘉定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调查分析

李智1戴文君1杨晓霞2刘燕1胡善友1徐琴

(1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上海201800)

(2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社工部上海201800)

【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城区两所初中、两所中职校、两所高中学生共计1087人,以班级为单位,现场发放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独立答题。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总体知晓率为94.49%;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2.00%。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女生高于男生(P<0.05);高中学生高于职校和初中学生(P<0.05)。认为患艾滋病的同学不需要隔离,男生高于女生(P<0.05),高中生高于初中和职校生(P<0.05)。电视、学校、朋友、家人是他们获取AIDS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针对初中和职校生,尤其是男生有必要开展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艾滋病;中学生;防治知识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64-03

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今人群活动性日益增大,艾滋病的传播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尤其是学生群体。截止2005年9月底,我国内地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35630例[1]。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性意识的萌发以及性本能的日趋强烈,已成为性行为活跃的群体之一[2]。所以,了解中学生对AIDS知识的掌握与知晓情况,对中学生群体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3]。

本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情况,寻找中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嘉定区6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10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女生458名,占42.10%,男生630名。占57.90%。初中生47名,占43.60%。高中生401名,占36.85%。职校生213名,占19.58%。最大年龄21岁,最小11岁。学生平均年龄(14.66±0.57)岁。

1.2调查方法

由调查人员到教室发放问卷,被调查学生现场独立完成问卷。问卷以上海市疾病预防中心结合中学生特点设计的《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中学段学生适用)》中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内容。调查内容主要是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是否知晓艾滋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对身边患有艾滋病的同学的态度、艾滋病知识来源渠道。问卷共发放1087份,回收1087份。问卷由专人发放并专项解释。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

1.3资料分析

所有调查问卷经审核后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l4.0软件,进行统计学方法和χ2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

中学生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总知晓率为94.48%。其中艾滋病通过性交传播的知晓率最高,达82.61%,其次为通过血液传播,知晓率为80.95%,母婴传播和共用针筒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1.38%和64.39%。听说过艾滋病、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男生均明显低于女生(P<0.05),初中和职校生均低于高中生(P<0.05)。见表1。

2.2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取渠道

电视、学校、同学朋友、家长是他们获取AIDS知识的主要途径,共占74.45%;男生获取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学校、同学、互联网,分别占26.23%、21.14%、15.26%;女生获取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学校、同学、家长,分别占33.40%、19.86%、16.81%。见表2。

2.3中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对于同学患艾滋病后是否需要隔离,48.1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隔离,15.99%的学生保持中立。认为患病同学不需要隔离,高中生高于初中以及职校生(P<0.05);对于同学患艾滋病后是否与其继续交往,52.26%的学生觉得可以继续交往,28.58%的学生保持中立。觉得能够继续与患病同学交往的学生中,男生高于女生(P<0.05)初中生高于高中以及职校生(P<0.05);对于能否劝阻歧视、侮辱艾滋病感染者,61.07%的学生能够及时劝阻,34.53%的同学保持中立。见表3。

3.讨论

3.1提高初中及职校男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程度

本次调查发现。中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以往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学生对预防知识和部分传播途径缺乏了解,这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4,5]。女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于男生,提示要重点加强对男生的宣传教育。高年级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于低年级学生,与研究结果不一致[6],提示要教育学生形成防控艾滋病的意识,以及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提示要针对初中及职校男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程度。

3.2提高中学生对母婴传播以及公用针筒传播的认识

调查发现在中学生中,普遍对母婴传播以及公用针筒传播的认识较低,建议在健康教育中,应该适当的加强这两方面的宣教。在预防AIDS知识上出现不完整性、认知程度不一,甚至还有一定的误解,反映了学校正面的集中的AIDS知识宣传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对此,要加强学校教育力度,开展广泛的性教育和预防健康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一定要新颖、多样、突出互动交流、有吸引力。首先,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科学原则,包括信息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科学性、对象的针对性等。其次,教学中应简单通俗,以适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简单易学,由浅入深,保证教学效果。

3.3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中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渠道要比其他人群多。不仅能接触到更为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体。有不少学生从电台广播等中获得了知识。而在人际传播中,朋友、老师、医生、家人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可以通过同伴教育将知识传递给其他学生[7]让其广泛了解AIDS健康知识教育。中学生对于AIDS的知识部分来源于电视、广播和网络宣传,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借助媒体的宣传学习一些AIDS知识。在网络化的今天,电脑日趋普及,网上资源丰富,应当说。互联网是获得AIDS知识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之。因此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AIDS知识或其他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作为今后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补充手段,以此提高学生正确认知AIDS的能力。

3.4积极消除对艾滋病及患者的歧视和恐惧心理

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48.11%的学生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同情和关怀他们。但仍有一半的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恐慌心理,歧视或回避艾滋病患者。不愿意与他们交往。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与歧视并不完全是由知识缺乏造成的。有关专家认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而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消除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应作为今后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8]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全国艾滋病防治T作电视电话会[R\OL].2005,11,28-2005,12,02.

[2]枭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697-698.

[3]陈晓宏.同伴教育在预防青少年艾滋病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301-303.

[4]宋玉梅,徐刚,黄芬,等.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374-376.

[5]程淑群,王悦琳.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16(3):4161-4162.

[6]黄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感染危险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3,3(3):23-26.

[7]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8]杨国平,王湘苏,黄明豪,等,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4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