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

/ 2

护理干预对骨科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

韩翠玉张小玲李秀女董淑香任海妹温莎曼

韩翠玉张小玲李秀女董淑香任海妹温莎曼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具有安全隐患的患者118例随时分为护理干预组62例和随机性护理组56例。采用X2检验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安全性和满意率均显著高于随机性护理组。结论:护理干预对骨科安全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安全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1302

安全是个体生理需要满足后最急迫第二层次需要[1]。骨科患者因肢体的骨折、固定、截瘫,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存在很多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如身体的平衡失调,存在坠床、摔倒的风险;使用拐杖不当可导致腋窝疼痛、压疮、臂丛神经麻痹和摔伤的风险;长期卧床存在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风险;在应用功能锻炼工具中存在使用不当再损伤的风险。因此,对患者进行有计划,适时的护理干预是促进骨科病人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降低安全隐患的有力举措。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具有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118例,年龄1592岁,病种有股骨颈、干、粗隆部骨折、骨盆骨折,全膝、全髋置换术后,截肢病人、颈髓损伤高位瘫痪、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其中护理干预组62例,男28例,女34例;随机性护理组56例,男30例,女26例。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治疗用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护理干预组选择具有护理经验5年以上,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对病人有亲和力,大专学历,长期上责任班的护士参与。对患者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制订及实施护理计划;随机性护理组患者接受随机性健康教育及护理,即护士按常规对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解决。护理干预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防止坠床、摔倒方法的干预。患者入院即日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询问以往有无跌倒史、生活习惯、服药史,评估患者神志、体位、肢体活动情况等与坠床相关因素。②对使用拐杖患者的干预。为保持患者身体平衡,重心稳定和增加安全感,使用前均由责任护士示范和详细指导,并协助将拐杖调整到患者适宜高度,使用拐杖的高度,以患者直立位时拐杖顶置于腋下,拐头与同侧足尖中位距离约15cm为宜[2],拐杖过高无法使用,过低则不能保持正确的步态;拐头应有防滑装置,如拐杖受力点皮块已脱落、破损,这应及时予更换,防止受力不均匀,摩擦系数小而摔倒。也可以在拐杖底部敷一块小全棉毛巾,增大摩擦系数,增加安全性。在拐顶加2块棉垫并用绷带缠绕,可使患者感到柔软舒适。可预防腋窝疼痛、压疮、臂丛神经麻痹。根据临床观察很有效。③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cpm机)的干预。责任护士在患者使用cpm机时应首先说明使用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说明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配合。④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干预。目前DVT的预防护理措施,主要针对三大因素:即血流淤滞、血管内膜损伤及高凝状态采取护理措施[3]。针对血流淤滞,现代方法采用了弹力袜或患肢间断气囊压迫,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流流速的作用。骨折早期或术后4872h采用病人自控镇痛,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疼痛,以使患者早期做下肢主动膝踝关节伸屈活动加快血流,同时自控镇痛可避免体内高凝状态出现,使下肢血管扩张,解除血管痉挛,防止血管内膜损伤[4]。

13判定标准:坠床/摔倒评分按浙江省质控中心评定标准判断。下肢深静脉栓塞按多普勒超声或深静脉造影检查确定,褥疮按基础护理学褥疮的判断标准,功能锻炼以病人不发生再损伤为评定标准。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组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为2例,而随机性护理组为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干预组满意度为967%,而随机性护理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护理干预组和随机护理组对病人护理安全的比较(例)

3讨论

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关键内容之一。骨科病人因肢体残缺平衡能力差,卧床时间久、手术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本研究中护理干预组中责任护士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订出系统的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对重点问题反复指导、反复讲解,深入病房进行示范、指导、沟通,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环境。而随机性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病人有求再处理,没有远见性及前瞻性,采用亡羊补牢式的护理,护理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对病人缺乏安全感,不易让病人满意及信赖。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3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48

[3]王桂英.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9):406

[4]罗爱伦.主编,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治疗新概念[M].第1版,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