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活动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压及肺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康复活动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压及肺功能的影响

区碟芬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压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呼吸衰竭康复运动,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呼吸及肺功能。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呼吸情况以及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有利于改善血氧分压和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早期康复活动;ICU;呼吸衰竭;血氧分压;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216-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呼吸衰竭更为常见的。由于呼吸衰竭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进行机械通气,容易影响正常的机体生理功能和微循环等,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生活无法自理,损害患者生存质量[1]。近年来,随着早期康复活动理念的发展,其对于改善ICU呼吸衰竭患者机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2]。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血氧分压及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81岁,平均(64.56±4.17)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65.43±4.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40岁;②氧浓度<0.6%,呼吸末正压<10cmH2O;③无体位性低血压、活动性心肌缺血等。(2)排除标准:①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②发生心脏骤停,颅内压增高,脊髓损伤等不稳定性骨折者;③接受床旁血液滤过等比较重要的侵入性治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呼吸衰竭康复运动,进行主(被)动性的肌肉和关节活动,1次/d,20min/次。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活动,内容包括:(1)制定康复活动每日计划。康复理疗师依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等制定每天具体的康复活动计划,同时康复理疗师每日对患者当天的活动度、肌肉等情况及时作出进行评价,并制定下一天的活动方案,注重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2)床上卧位和坐位康复活动。将床头抬高至65°,帮助患者呈半卧位,开展关节、肌肉、上肢肢体的被动型按摩和主动性活动,20min/次,1次/d;指导患者呈坐位实施上下肢的训练,特别是下肢肢体功能运动,1次/d,20min/次;指导患者进行抬腿训练;(3)其他活动。康复理疗师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20min热疗、20min超声波、10min超短波,1次/d。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呼吸及肺功能。观察两组患者康复前和康复后3个月的心率、呼吸频率情况。通过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通过肺功能分析仪检测FEV1(1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氧分压和呼吸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和呼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肺功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以支持呼吸,而机械通气则往往需要实施镇痛、镇静治疗,因此多数该病患者均处于休眠状态,以减少机体耗氧量、氧代谢,为重要脏器功能的恢复保留充足的氧气,但长期制动容易影响微循环,不利于肌肉、神经组织的营养供应,造成神经传导阻滞、肌肉萎缩等情况,导致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3-4]。鉴于此,ICU呼吸衰竭患者亟需适量活动,以便保持其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和器官生理功能,提高肢体活动能力[5]。

早期康复运动能够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活动计划和具体的日程,在活动过程中,对于所规定的患者活动量和强度均能获得较完整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制定下一天的活动计划,并且其活动部位不仅包括患者上肢肢体,也包括下肢肢体,能够保证全身的主要关节和肌肉均得到适当的活动量,从而有效促进ICU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呼吸情况和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相较于常规康复运动方法,早期康复活动能够进一步升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减小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大1s用力呼吸容积,改善肺功能。此外,常规康复活动只能起到加快下肢血液回流,抑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不能充分解决患者因长期制动而诱发的问题[7]。而早期康复运动能够活化细胞信号传导,增强骨骼肌肌肉力量,促进抗氧化剂的合成,预防出现抗氧化应激反应,还能够减小胰岛素抵抗,加快下肢局部的血液回流,改善微循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神经肌肉功能的失常[8]。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床头抬高至65°及以上,通过肋间肌、腹肌、膈肌的整体锻炼以便促进患者顺利完成用力呼气和吸气,加大患者呼吸肌肌肉的力度,增强其功能,促使心率和呼吸频率保持相对稳定,提高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能力和血氧分压水平,强化肺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活动有利于改善血氧分压和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胡细玲,凌聪,吴金萍,等.规范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7):87-89.

[2]李杏良,马盼盼,任松森,等.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7):1783-1785.

[3]贾琳琳,邢金燕,刘梦丹.早期肺康复在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73-2676,2677.

[4]任志丽,张瑞欣,陈梦瑶.强化肺康复锻炼在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6):2749-2752.

[5]张群,许月春,邹国锦.早期体位干预对重症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1):127-129.

[6]胡婷婷,蔡艳霞,王雅莉,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在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2):215-217.

[7]杨昆,王雁.急诊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93-1495.

[8]韩芬,吴恩东,刘秋月,等.43例肺结核呼吸衰竭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05):39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