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政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政治教学

万泉平

万泉平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主体性;自主学习;课堂活动

作者简介:万泉平,任教于江西红谷滩实验学校。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九年级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笔者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笔者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笔者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才注意其主体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则完全相反,把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首先注意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培养。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创造学习的时间和数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时间用于集体讨论,有充足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或研究,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做出不同解答。

2.创造学习的策略

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思路;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教师要将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有意识的表扬和激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邝丽湛,何亮主编.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教育科学,2007.

[3]韩震.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胡思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西红谷滩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330031

OnStudents-OrientedPoliticsTeaching

WANQuanping

Abstract:Newcurriculumidearequiresustorenewconcepts,renewknowledge,changeroles,changefromoveremphasizingknowledgeimpartingtohelpingstudentsgasphowtolearnandhowtocooperate,encouragestudents’activeparticipationandrespectstudents’subjectiveposition.Manyteachershavebeenworkingahrdintheseaspects,butthispapermainlytalksabouttheauthor’sownspecificmethodsusedinhisteachingpractices.

Keywords:autonomy;autonomouslearning;classroom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