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

徐刚

(夹江县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100)

【摘要】目的:总结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差异,旨在为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入的50例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良恶性质分为良性组30例及恶性组20例,对两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表现(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弓根及附件形态、椎弓根及附件信号、椎间盘改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弓根及附件形态、椎弓根及附件信号、椎间盘改变等MRI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分析获取的MRI表现可为鉴别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90-02

椎体压缩性骨折为当前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亦会加重其身心负担,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目前临床将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种,前者是指因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类型,而后者则为继发性转移瘤所致,二者在治疗上截然不同且预后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工作而言尤为重要[1]。MRI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设备,特别是随着影像学技术及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分辨率还是清晰度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影像学依据。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予以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入的50例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良恶性质分为良性组30例及恶性组20例。良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8岁~68岁,平均年龄(60.24±1.36)岁;骨折类型:多发19例、单发11例;骨折部位:胸椎17例、腰椎13例。恶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0岁~68岁,平均年龄(60.20±1.35)岁;骨折类型:多发15例、单发5例;骨折部位:胸椎12例、腰椎8例;转移瘤类型:肺癌15例、乳腺癌9例、结肠癌6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折且由穿刺活检辨明良恶性质;(2)依从性好,能够配合临床检查者;(3)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内容者。排除标准:(1)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凹陷性骨折者;(2)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者。两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方法

所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仪器设备为GEOPtima3601.5T高场强光纤超导MRI,矢状位扫描时SE序列T1WI回波时间400ms、重复时间25ms;TSE序列T2WI回波时间5000ms、重复时间100ms;横轴位扫描时TSE序列T2WI回波时间3500ms、重复时间110ms、矩阵512*51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增强扫描[2]。

1.3观察指标

选取MRI表现作为观察指标,包括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弓根及附件形态、椎弓根及附件信号、椎间盘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表现(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弓根及附件形态、椎弓根及附件信号、椎间盘改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且二者均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症发病率仍将处于持续升高态势。由于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无明显的外伤史,使得临床诊断面临的难度较高,并且二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所以明确诊断成为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的重要保障。

MRI是当前临床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通过多参数成像、多序列扫描能够对骨折部位进行更为直观、深入的观察,并且借助高分辨率的影像资料还可以对椎体前后缘、骨小梁密度进行辨别,在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3]。

本次研究证实,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相比,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形态(前后径增加、后缘后凸成角、后缘球形突出)、椎体信号(T1WI低信号、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等/高信号、椎体内真空)、椎弓根及附件形态(正常、膨胀和破坏)、椎弓根及附件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等、高信号)、椎间盘改变(增厚、T2WI高信号)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诊断人员通过对MRI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即可以作出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初步鉴别诊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MRI表现存在差异,但却又有重叠之处,所以单纯依靠MRI检查容易出现误诊情形,故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尚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予以综合判定,必要时可进行穿刺活检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弓根及附件形态、椎弓根及附件信号、椎间盘改变等MRI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分析获取的MRI表现可为鉴别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傅忠,赖晓东.MRI中同反相位成相、表观扩散系数以及DWI序列在诊断椎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121-123+136.

[2]乔金良,冯东.应用MRI诊断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效果[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03):64-65.

[3]刘延华,李婧.MRI、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