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

耿彩艳

耿彩艳(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5-0151-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发现心电图变化,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88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电图护理

心肌梗死(AM):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血流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42-78岁。

1.2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CCU病房进行心电、血氧、血压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吸氧、止痛、饮食等细致有效地护理。

2心电图观察

2.1缺血型T波改变正常T波前肢长,后肢短,顶部圆钝,基底较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缺血型T波高耸,双肢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超急性期呈高尖T波或原为倒置的T波突然变为直立(伪改善)。

2.2损伤型ST段移位正常ST段位于基线水平。急性心肌梗塞时,随着T波的增高,R波减低,S-T段失去正面向上的凹面形态变直,并很快呈弓背向上(凸面向上)型抬高,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塞。ST段升高不等,同时伴有对侧面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

2.3坏死型Q波正常Q波深度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3秒,形态完整。冠状动脉某一支发生闭塞后,心肌细胞迅速坏死,QRS波群呈现QS波和或为Q波,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秒[2]。

3护理

3.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色、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其他血液动力学检测。

3.2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第二周可坐起在床上活动,第三周可离床站立,并逐渐开始室内行走,自己大小便,第四周准备出院。

3.3饮食护理AMI病人的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饮食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3]。

3.4吸氧、止痛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的。

3.5排便护理应说服病人养成在床上排便习惯,急性期给予缓泻剂,保持1-2天有一次大便,避免排便时用力屏气,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3]。

3.6心电监测护理发病后应严格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各类心律失常,尤其是危险的心律失常先兆,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源、RonT现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充分保证静脉通道,以备及时抢救。

3.7心理护理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与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急性期不宜探视,充分保证病人休息。

4结果与讨论

本组90例患者中,88例痊愈,2例死亡。常言道: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作为护士,光有勤快的腿是远远不够的。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护士不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充分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组病例中,护士掌握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密切观察,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以免延误抢救时间,危及生命。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说明护士在观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杨德忠.心电图与常见心脏病.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魏太星,魏经汉.临床心电图学及图谱.第3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7.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