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李玮娴

东莞市虎门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互联网+"的兴起,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创新服务也是图书馆思考和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互联网+"的内涵,并对“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策略,以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发挥。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图书馆创新服务则成为了当前我国各图书馆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简介

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它主要是利用当前的互联网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等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变传统行业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互联网+”时代下,首先要弄清楚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关系,传统行业是主体,互联网是辅助,因为不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它都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存在实物,平台的运作需要有传统行业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来讲,互联网依旧只是辅助工具,而不能完全替代公共图书馆这一实际存在,它的作用在于开拓新的图书馆服务层面,辅助其建立新的服务手段。

2“互联网+”时代下的特点分析

2.1可实现各行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替代传统的行业,所有的关于行业信息化、网络的改造和创新,都是为了实现行业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所谓“互联网+”,其关键点就在于“+”,这个“+”代表的是融合,并不是替代,是要将互联网应用到行业中所有可以应用互联网的地方,以互联网对各个节点的改变和创新,实现整个行业的变革发展,这就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2.2驱动传统行业进行创新和改变

“互联网+”时代下,很多新兴行业不断的发展起来,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力也是一种驱动力,在看到新兴行业的发展之后,能够驱动传统行业对自身进行变革,从互联网的模式下寻找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确立行业未来变化的新动态,利用互联网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2.3实现行业结构的重塑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行业的结构显然已经不适应自身持续化发展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下,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已经逐渐进行了结构重组,无论是在人才结构方面,还是在生产结构方面,这样的改变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行业的发展限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说,“互联网+”的另一特点就是用互联网的无空间和时间限制打破传统行业的发展限制,帮助企业塑造新的结构。

2.4连接一切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下,所有的资源、信息都是相互连通的,人们可以在几乎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获取这些资源。对于传统行业的发展来讲也是如此,行业发展可以广泛的接触到一切资源和信息,它可以实现行业发展与其它任何行业、学科、技术发展的连接,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资源进行使用。

3“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优势

3.1实现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在资源获取方面的渠道非常狭窄,所能够为阅读者提供的服务也是比较有限的。比如,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只能被限制在图书馆的场地当中,离开了图书馆这个范围,阅读者就不能够享受到图书馆服务了。但是通过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互联网+”,就可以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任何可以达到的地方,不受到空间、地区的限制。

3.2提升服务的针对性

人们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首先来讲,他得明确图书馆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资源;其次,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服务,先得了解广大读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但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下,要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是非常困难的,如此就降低了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使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盲目的、笼统的,如果不尽快的进行变革,公共图书馆就很可能被现在的电子阅读或其他阅读服务所代替。

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有了新的契机,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的大数据技术对读者的阅读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此来确定大众和小众的阅读需求,再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阅读服务。

3.3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专业快捷

“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还是图书馆的阅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互联网+”时代下,读者从步入图书馆开始再到阅读、借书,一切的流程都更加的流畅,可能不再需要长时间的排队登记,不论是身份的识别、借书还是还书,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扫描技术来完成,一切过程都更加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说,“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的服务更加的具有专业性和快捷性。

4“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4.1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变革

4.1.1建立数字化资源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整合是有限制的,“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数字化资源。具体操作是:增加数字化资源——购进计算机等电子阅读设备,建立网络阅读平台,阅读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进行阅读,实现了图书馆阅读资源与其他互联网资源的连接;其二,是将图书馆现有的馆藏书籍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扫描技术,将馆藏书籍及其内容扫描到计算机客户端,这既方便了对馆藏书籍的管理,也方便了读者进行阅读,在实体书籍被借阅之后,其他的阅读者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阅读,不仅增加了书籍的阅读方式,还解除了书本阅读的限制。

4.1.2为小众阅读创造数字阅读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需要阅读、喜欢阅读的人民群众,这些阅读者中,有身体健康的,也有身体不健全的,比如盲人阅读者。针对这一小部分的阅读者,图书馆在服务创新上也应当引起重视,为小众阅读创造适合的数字化阅读资源。例如建立声文阅读系统,将阅读资源输入到系统当中,以音频方式体现,让盲人读者也可以进行阅读;或者是增加健康养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方面的电子阅读资源,针对一部分阅读者少于有时间来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可以开通电子阅读订购服务,以微信的形式进行阅读资源推送。

4.2对读书馆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

目前,有很多的公共图书馆工作者完全没有服务于阅读者的意识,始终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对阅读者进行管理,而不是服务,他们的总体服务意识极弱,因此,要尽快开展服务意识培训,让广大的职工明确自己作为一个服务者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要真心实意的为阅读者提供服务,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帮助读者体验、学习数字化图书馆的阅读程序,以及一些阅读工具的使用方法。

4.3实施多样化的服务手段

4.3.1落实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现代图书馆要求其馆员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从思维方式上快速与知识经济接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图书馆学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向,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二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离不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而信息技术的实施离不开人,所以必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工作,让工作人员尽快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

4.2.2开通移动化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人们最热衷的通信软件和上网方式,建立不同类型的阅读服务模式。同时,开通流动阅读服务车,服务车可以达到城市的任何位置,各种小区、城市广场、公园等,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便利。而建立小型的自主阅读设备则是为了更进一步的拓展阅读服务的范围,可以将自主阅读设备建立在公交车站、商场等位置,让人们在工作之余、休憩之余进行阅读,而且这种小型的自主阅读服务设备无需人员进行管理,只需要定期更换书本和远程操控更新电子阅读资源即可,不论是阅读还是管理,都非常的方便快捷。

4.4不断的完善服务模式

(1)实施区域图书馆联盟模式,使公共图书馆由封闭的个体图书馆向开放的社会大图书馆方向转变,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实现“阅读+”模式,逐步推动全民阅读的实现。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阅读+”的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将阅读服务推送到任何可以达到的地方,比如医院、写字楼、电梯内、地铁、汽车、CBD、EBD等地区,都可以建立“互联网+”图书馆,只要是网络涉及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阅读,享受到来自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

4.5跟随“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的创新改革速度是非常快的,面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建立在技术之上的服务也要不断进行改变。技术怎样升级、时代怎样发展、需求怎样变化,图书馆就要进行怎样的创新和改变,不论是在服务理念上、服务技术上,还是在服务方式上,都需要进行适时的改变。

5结语

总之,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应积极面对挑战,把握机遇,积极引入“互联网+”战略思维,进行服务创新,打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以提升其服务深度,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静静.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求知导刊,2016(8):26-28.

[2]张宁昕.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