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靶扫描与MPR联合应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CT靶扫描与MPR联合应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

唐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唐毅

湖南长沙410000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

【摘要】目的探讨CT靶扫描与MPR联合应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2例,对比常规扫描以及CT靶扫描联合MPR诊断的结果;结果在磨玻璃影征的显示方面,三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征象显示方面,常规扫描同靶扫描联合MPR重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靶扫描与MPR联合应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效果理想,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CT靶扫描;平面重组;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价值

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以及胸部CT的普遍应用,肺周围直径<2.0cm的肺癌临床发现率呈越来越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升到30%左右。尤其是随着靶扫描的提出以及应用,显著改进孤立性肺结节的敏感性[1]。本研究探讨CT靶扫描联合多平面重组(MPR)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过程当中各个征象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4-59岁,平均年龄47.1±1.2岁;结节直径1.2-3.0cm。所有患者均有CT常规扫描以及靶扫描CT原始数据。

1.2方法

1.2.1扫描方法。普通扫描的范围是患者的全部肺野,层厚设定为5mm,管电压设定为120-130kV,管电流设定为120~160ms,采用标准重建算法[2]。靶扫描应用小视野150-200mm,范围包括纵隔以及一侧肺,病灶为止进行0.6mm重建,以0.6-10mm层厚进行MPR重建观察,使用标准重建算法以及骨算法。图像使用多窗宽以及窗位从而显示结节信息[3]。动态增强扫描之前患者经前臂注入碘海醇200mgI/m1,注射速率为2.0ml/s,总量90ml。设定监测点在主动脉,设定触发阈值为120HU,延迟3S开始第l期的扫描,第2期扫描在第l期结束后10s开始,第3期扫描于第1期结束40S后开始。

1.2.2诊断方法。靶扫描图像通过0.6mm薄层重建之后,对患者的病变进行矢状、冠状以及其他角度的重建。周围型小肺癌的表现征象分成空泡征、分叶征、支气管通气征、毛刺征、棘突征、磨玻璃征、血管集束征以及胸膜凹陷征等[4]。胸膜凹陷征包括患者受累叶间的胸膜,支气管征则包括截断或者增厚的小支气管,同时观察支气管以及病灶之间的关系。由2名主治放射科医师阅片,观察记录患者的征象,读片时间不限。比较常规扫描图像、靶扫描位图像以及靶扫描联合MPR图像。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磨玻璃影征的显示方面,三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征象显示方面,常规扫描同靶扫描联合MPR重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3组图像结节征象显示评价

3结论

肺癌可以说我我国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的核心在于确保高品质CT图像的采集,从而最大限度显示患者的征象,确保医师能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要是可以准确及时地作出诊断,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质量。靶扫描是针对特定感兴趣为止进行局部扫描的诊断技术,应用原理是空间分辨力同矩阵以及像素大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靶扫描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矩阵不变,同时持续缩小显示野,在固定的单位体积范围当中,因为像素的数量比较多,因此能够显著改善空间分辨效果,确保检测图像能够更为真实地体现出患者的解剖关系以及组织密度,改进组织界面锐利度,提高患者肺部细小结构的显示清晰度。常规CT扫描的图像放大主要是通过软件数据而实现的电子放大,而没有从根本层面改进成像方法以及像素大小,因此分辨力并没有提高,这就导致放大的倍数越高,图像的清晰度也就会越来越差。靶扫描因为减少图像采集的范围,降低了采样以及重建的厚度,因此在空间分辨力以及密度分辨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改进,能够更为有效地显示患者肺内的结节特点,改进病变诊断的准确度。

毛刺、分叶、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以及增强模式等,都属于肺小结节诊断的可靠征象,这部分细节特征能够在影像学上进行清楚地体现,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价值较高的信息。MSCT能够在靶扫描重建的前提下进行MPR处理,能够多维直贯地反映出周围型小肺癌细节的特点,例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通气征以及胸膜凹陷征等,从而有效弥补横断面成像存在的缺陷。靶扫描前提下尝试MPR图像的重组,在支气管通气征、胸膜凹陷征以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方面更具优势。MPR图像能够显示患者病灶毛刺征,避免横轴位对病灶垂直毛刺的显示模糊这一问题。在胸膜凹陷征的显示方面,两者联合能够更好地显示胸膜牵拉问题,MPR图像能够显示患者的胸膜变形以及受累问题,弥补横断面图像受视角限制导致的病变观察不够充分这一问题,提高叶间胸膜观察的连续性,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同正常组织之间的交界。

综上所述,CT靶扫描与MPR联合应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效果理想,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等.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J].中国肿瘤,2014,11(5):250-260.

[2]孙鹏飞,肖湘生,刘士远,等.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孤立性病灶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2(9):927-931.

[3]刘国荣,程传虎,蓝博文,等.多层螺旋CT探讨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3(4):294-296

[4]权力,王淼淼,伍建林,等.应用最大似然法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错构瘤和结核球的初步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7(4):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