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钠序贯透析防治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可调钠序贯透析防治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体会

徐志坚

徐志坚(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可调钠序贯透析防治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不同年龄段维持性透析时反复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可调钠序贯透析。结果7例患者心律失常消失,4例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自觉症状减轻,可调钠透析后患者无溶血、无破膜、无明显血压增高等表现,透析后查生化无电解质紊乱。结论可调钠序贯透析防治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可调钠序贯透析维持性透析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带来的并发症之一,透析患者心律失常出现率非常高,包括房性和室性早搏,发生率高达50%[1]。我科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调钠透析,降低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2+-11)岁。基础病: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6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2例。所有病人每周行2次常规血透。患者均在我科透析室规律透析1-3年。心律失常反复出现于透析过程,或于透析中心律失常加重,多出现于透析3小时左右。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或着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加重者10例次。患者均述心悸,心前区不适、出冷汗等症状,部分病人心律失常时出现低血压。血尿素氮平均,(31.4±9.02)mmol/L,肌酐(780.2±194.28)mol/L。

1.2器械与透析方法本组采用Fresenius4008B可调钠透析机(带透析液中Na﹢显示屏),均采用F7中空纤维透析器,可调钠范围在135-145mmol/L,血流量180-22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周透析2次,透析液为河北制药厂生产的人工肾透析液干粉配成的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前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35mmol/L,透析开始后将钠离子浓度调至145mmol/L高钠透析3小时,透析结束前1小时将钠离子浓度调至135mmol/L,至透析结束,并设置分段除水量,前3h除水占总除水量的2/3,后1h占总除水量的1/3。透析全程予以心电、血压监护,随时记录透析反应,透析结束时记录脱水量,并复查血生化。

1.3观察项目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患者自觉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血压、脉搏的变化,透析结束后电解质的变化。

2结果

可调钠序贯透析开始时部分患者血压有所升高,当透析结束前Na﹢调至135mmol/L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7例患者心律失常消失,4例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自觉症状减轻,3例患者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无因严重心律失常而终止透析,或者情况紧急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调钠透析后患者无溶血、无破膜,无明显血压增高,无失衡综合症及低血压发生,无口干加重、气促等表现,透析后查生化无明显电解质紊乱,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透析间期并未见明显的体重增长。

3讨论

心率失常是透析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透析过程中的急性液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变化是心率失常的重要因素,药物尤其是洋地黄制剂、贫血等亦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则更容易出现心率失常,例如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心瓣膜病变、心室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功能障碍等[2]。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或由于透析中除水使循环血浆量、体液量急剧减少,为代偿性血压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亢进,以及透析中电解质平衡的变化,特别是K+和Mg2+的下降及酸碱平衡的急剧变化等。常规血液透析系将弥漫透析和超滤脱水同时进行[3],由于它对小分子溶质弥散速率快,致血浆晶体渗透浓度降低,血管内水分子移向细胞间质,又因透析时超滤清除水分,超滤量偏多,故易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心率失常,低血压,失衡综合症和肺水肿等。可调钠序贯透析是防止透析后水分进入腔隙和细胞内的有效措施[4],通过调节钠离子浓度变化,并合理设置分段除水量,增加细胞内除水量及溶质清除率,保持血浆渗透压稳定性,减少组织间隙、细胞内水肿,提高毛细血管再充盈率,减轻血容量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稳定,有效抑制自主神经紊乱,从而减少了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透析中后期低血压发生。本组3例患者心律失常无明显改善,与患者合并严重心脏疾病以及因经济原因透析不充分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9.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30.

[3]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27.

[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