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孙晓飞

孙晓飞

(金川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州624100)

妇产科在医院单位中属于风险系数较高的科室之一,对于孕妇和产妇要采取特殊护理,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直接影响了母婴安全,因此对于妇产科的护理人员来说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且由于床位周转频繁、急诊数量多、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让妇产科的护理难度系数增加,同时也存在许多难以预知的风险。自2015年起,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和实施,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量再一次处于大幅度的增长范围中,并且护理过程对母婴安全来说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也引起了大众对妇产科工作的关注。为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安全,找出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解决,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内容。

一、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护理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由于妇产科工作强度较高,护理人员需要每日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且还要做好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工作,大量的工作时间都应用于岗位的基础要求中,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工作重点,从而忽视了与岗位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工作岗位以及专业学习时期,护理人员涉及更多的是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培训,在法律内容上了解较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用较少,导致出现一些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事件的发生。其实,许多护理工作者都了解法律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只是在日常工作中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会犯下一些无意之举,但也确实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并且也存在一些隐患和风险问题。

2.缺乏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护理工作者中,仍有一小部分人员缺乏了责任心,在应对护理工作时,经常以能够快速解决的目的为前提,对患者没能做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导致护理结果并不理想,从而还加深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刻板印象,让护患关系再次变得紧张。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缺乏,造成岗位始终供不应求,也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对于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形势来说,她们本就已经超负荷工作,加上妇产科中病床周转率较高,且影响了母婴安全,又面临着新生儿护理等问题,这都要求护理人员在保持工作量的前提下还要有耐心且细心。若护理人员缺乏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对患者态度比较恶劣,就会引发护患纠纷。

3.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妇产科的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更为复杂,且关系着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更需要采取特殊化的人性服务,除此之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具备紧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临床经验较小的护理人员而言,妇产科的急诊以及夜诊数量都相对较多,且在患者入院治疗和休养期间,由于专业水平不足,对病情观察不细微,未能及时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会拖延的患者的治疗时间,存在着极高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出院随访的记录中也可发现,她们更愿意选择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工作者,也是为了减少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4.安全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在医院的管理中,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若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且并没有落实好相关的惩罚分明的要求,就会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出现懈怠,影响了工作进度,最重要的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未能在处理紧急手术时有效做好药物的清点和使用器材的分类归纳,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二、怎样做好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

护理安全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做到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因自身因素的影响让患者出现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因此,需要做好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首先,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院方还要加入法律相关要求的培训,并且把其考核纳入上岗要求当中,对于在临床护理中出现法律失误的人员,提出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意识的重视。其次,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好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操作以外,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来作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指导,可以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进护患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也有利于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除此之外,还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日常的考核,做好定期的培训,并且通过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座谈方式来让经验尚浅的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引进新的操作设备时,要让专业人员做好示范,并且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正确操作仪器,减少护理风险。最后,要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确立并落实相应的惩奖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小问题的人员,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不断规范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