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广林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5月—2017年05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实施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的模式。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模式。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配合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骨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着高发病率、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其临床症状主要以眩晕为主[1]。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患者发病年龄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2]。为了讨论并分析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笔者通过选取我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展开研究,给予实施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的模式;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5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进行分析,另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7.2±8.4)岁;病程为0.3-14年,其平均值为(2.3±3.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为42-77岁,平均年龄为(56.3±8.2)岁;病程为0.2-15年,其平均值为(2.4±3.7)年。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没有特别突出的差别性(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可以用来实施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为中医针灸治疗模式,具体为:主要以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包括天柱、后溪、昆仑、合谷等,配合风池、大椎、百会以及风府等穴[3]。行针前对这些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针灸时要使用一次性针灸来进行。针刺采取直刺以及斜刺,中强刺激,每次得气之后留针半个小时,每隔5分钟左右进行一次紧提慢按,行针半个小时,一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持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为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配合手法治疗模式,具体为:五步手法:(1)点按松解法:患者取坐位,用拇指与中指的指腹按压患者的太阳、百会、风池、肩井、天宗、扶突、风府以及肩外俞穴,每个穴位按压时间要超过一分钟;(2)端提拔伸法:用力把患者颈项部向上端提,缓慢向着前后、左右方向旋转牵拉,重复动作五次以上;(3)提拿舒筋法:使用双手提拿患者颈部两侧、颈后、肩部肌肉,重复动作十五次,然后使用双手掌根部于患者头部沿着项韧带、斜方肌、竖脊肌方向实施分筋手法,重复动作十五次;(4)旋颈运摇法:实施头部牵引,进行旋颈、摇转,方向为左右,取45度角,重复动作五次以上;(5)拍打叩击法:拍打叩击患者肩部、项部,重复动作五次以上。五个项目的每次操作时间为半个小时,一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耳鸣、心悸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痛等症状已消失,颈肩部可正常活动;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等症状显著得到改善,颈肩部活动有轻微不适;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等症状有所改善,颈肩部活动有不适感;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等症状没有得到改善,颈肩部活动有严重的不适感。

1.4数据处理

把关于这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使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实施处理以及统计,[例数/百分比,(n/%)]可用来表示计数资料,(±s)可用来表示计量资料,如果研究对象之间比较差异大,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对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无突出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界当中属于眩晕、项强等范畴,多因气血不足、肝肾虚损,邪气乘虚而入,致使外邪痹阻、气滞血瘀以及痰湿阻络,即不通则痛[4]。对于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祛其邪,使气血通畅,扶其正,补肝阴、气血[5]。针灸取后溪、风池、大椎、百会等穴位进行施针,可疏解经气、调整气血、疏通脉络等,减轻头晕、头痛等症状[6]。五步手法治疗能直接促进血液循环,使经络顺接、气血通畅,减轻组织粘连,促进椎体位置恢复,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起到协同作用,标本同治,优势互补,具有显著的效率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心悸、耳鸣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理想的治疗手段,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光豪,李长慧,王欢.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8(30):203-204.

[2]聂丽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10-11.

[3]张家金.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04(32):110-111.

[4]宋思庆.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1(05):113-114.

[5]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1(02):207-210.

[6]赵霞.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9(0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