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崔娜王凤秀

何兰崔娜王凤秀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5)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市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对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低,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毒。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目前,乙肝发生率低,可坚持现有免疫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tatusandriskfactors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amongadolescentstudents.Methods:ThemiddleschoolstudentsinourcitywereselectedasthesurveysubjectstoexaminethesurfaceantigensandantibodiesofhepatitisB,analyzetheinfectionstatus,andanalyzetheriskfactors.RESULTS:ThepositiverateofhepatitisBviruswaslow,anditmaybecloselyrelatedtohepatitisBvirusthroughmother-to-childtransmissionanddailylife.Conclusion:HepatitisBvaccineisaneffectivepreparationforthepreventionofhepatitisB.Atpresent,theincidenceofhepatitisBislow,andtheexistingimmunizationstrategycanbeadheredto.

Keywords:adolescentstudents;hepatitisBvirusinfection;riskfactors

为了了解推广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后,我市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感染的危险因素,特选择我市某中学的学生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市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调查对象为11343人,年龄分布范围为11-18岁。

1.2方法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抽取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和抗-HBs)[1]进行检测,所用试剂来自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在调查人群中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率低,抗体阳性率高,反映说明乙型肝炎控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好。根据对性别、年龄、家庭接触史等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文化程度、母亲妊娠时合并HBV、家庭成员中存在乙肝患者或者HBV携带者,是否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接触家人出血污染物等有关,进一步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研究[2]发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年龄越小,发展为慢性携带者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因此,在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开展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举措。我市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实践中,不断推广,自1987年到现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早在1992年,乙型肝炎疫苗已经被纳入计划免疫。对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中小学生进行补种,已经接种过的进行加强。目前,对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已经成为常规工作。在本次筛查中,我市的青少年学生筛查出HBsAg阳性者远远低于我国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而抗-HBs阳性占比高,说明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果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独立危险因素。在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密切接触等水平传播方式也能够引起乙型肝炎感染。国内外多项研究[3-5]指出,乙型肝炎感染存在一定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通过与家人共用牙刷、共用剃须刀等途径获得感染。而有学者对乙肝病毒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如果家庭成员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则即使接种过疫苗,也不排除水平传播的可能性。研究[6]还发现,母亲在妊娠期间,如果HBsAg为阳性,则其发生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是HBsAg阴性的8倍多。说明母亲在妊娠期间,HBsAg阳性的后代在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后仍然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母体内的HBsA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得胎儿在出生后对乙肝病毒呈现免疫耐受,从而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新生儿即使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是,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没有产生有效的抗体,增加了后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怡珺,沈福杰,王曙,等.上海市黄浦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569-2571,2580.

[2]蔡衍珊,林琳,蒋力云,等.广州市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校医,2006,20(2):115-117.

[3]王华,王文明,傅茂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认知行为的病例对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5,(4):372-375.

[4]黄红樱,陈玉明,黄茜.吸毒人员吸毒行为与HIV、HCV、HBV及梅毒感染关系的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9):1002-1004.

[5]申文豪,孔德亮,麦炜,等.肇庆市居民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673-675.

[6]冯珍珍,卢安,王丽芳.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3):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