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综合管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3

合肥市综合管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张德龙方葵杨燕

张德龙方葵杨燕(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传统市政管线直埋方式造成道路反复开挖,严重影响城市交通与市容,综合管沟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合肥市综合管沟建设中遇到的障碍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综合管沟直埋方式滨湖新区

0引言

“去年开挖埋水管,今年开挖埋电缆,不知有完没完。”一句百姓的抱怨,反映出我国几十年来沿街满地开挖铺设市政管线的现状,以及由此而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和烦恼。这种经常性地对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的现象,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人形容合肥市大建设说:合肥就像一个大工地。在建设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城市过程中,必须科学、规范地建设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各种市政管线。

综合管沟是设置于地面下可容纳包括电力、电信、供水、煤气、交通信号、闭路电视等两种以上的公共设施管线,并拥有完备的排水、照明、通讯、监控等设施功能的地下箱涵隧道。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系统整合地下管线;避免管线意外挖掘损坏;管线易于维修及管理;提升管线的服务水平;降低道路的维修费用;提升道路的服务质量;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市容景观;降低社会成本。

1合肥市综合管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滨湖新区为例

滨湖新区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个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上派河、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总面积约196平方公里[1]。

1.1滨湖新区建设综合管沟的必要性分析

1.1.1满足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管位布置、行车和绿化景观需要。滨湖新区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国际化”的原则,建设目标是“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建设步骤以基础设施优先。滨湖新区拟建管线有多条,不可能全部在现有规划的道路红线地下分别进行布置,只有适当建设综合管沟才能满足其敷设空间需要。

1.1.2满足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工程管线集约化建设的需要。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综合管沟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的基础环节。滨湖新区建筑物密度大、工程管线多,要求工程管线集约化建设;据测算,相比管线直埋方式,综合管沟建设方式可以减少道路地下58%—61%垂直投影面积。

1.1.3地下管线近期需求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综合管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综合管沟内的管线能进行方便的维修、保养和管理,这就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性,保证了城市的安全,而且能够满足管线远期发展需要[2]。

1.1.4建设成本从长远利益看有一定的竞争力。市政管线的建设要求一次性建成,不便分期建设,这是其特殊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认为,如果单纯从综合管沟单项投资成本看的确较高,但综合社会成本却十分合算。如果现在不建设综合管沟,随时间的推移,合肥市地下空间的资源整合成本将越来越高,由管线重复建设和反复开挖造成的资源浪费将是惊人的。可见,长远来看综合管沟的建设比直埋方式更具有竞争力。

1.1.5是落实建设部技术推广政策的需要。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05年发布了该司2005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城市管理,指导各地研究制定地下管线综合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减少道路重复开挖率,推广综合管沟和地下管廊建设和管理经验。

1.1.6是贯彻《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规范规定,当遇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干线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易开挖路面的路段;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路段;这些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市政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1.1.7有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管理。我国物权法规定,城市道路红线下的地下空间属国家所有,政府代表国家和城市市民监管市政管线运营商的运营行为。政府可利用综合管沟这一公共资源作为监管平台,加强对市政管线运营商的管理。

1.2滨湖新区建设综合管沟的可行性分析

1.2.1滨湖新区的建设为综合管沟建设提供最好时机。国内外兴建综合管沟的经验表明,配合其他重大工程建设可节约成本。配合滨湖新区的规划和建设,可在整体上便于综合管沟的规划和需求量的预测,又无建设障碍,故为综合管沟兴建的最好时机。

1.2.2经济发展水平上达到建设综合管沟的要求。发达国家利用地下空间的发展历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就会明显加大,首先表现为地铁、综合管沟、地下停车场、地下道路等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合肥市2008年GDP为1664.84亿元,人均GDP达到34482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3],开发地下空间的时机已经成熟。

1.2.3地质地貌条件有利于综合管沟的建设。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合肥市城市地质调查”取得成果显示:滨湖新区地形较为平坦,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最高位于西北角糟坊郢,海拔35.2m,最低巢湖岸边海拔不到6m[4]。总体而言,滨湖新区的地质地貌条件有利于综合管沟的建设。④综合管沟的建设与滨湖新区的政策相吻合。滨湖新区建设目标是“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建设步骤以“基础设施优先”,综合管沟的建设符合这一政策。

1.3滨湖新区综合管沟工程概况

1.3.1建设范围。目前滨湖新区的综合管沟处于试验建设阶段,滨湖新区城市天地的徽A路和福州路作为试点建设路段。

1.3.2建设长度。福州路综合管沟长度为367.5米,徽A路综合管沟长度为452.5米。

1.3.3收容管线种类。滨湖新区综合管沟收容管线种类是:给水、热力、信息、电力(35kV以下)。污水管、燃气管、雨水管单独敷设。

1.3.4形式。滨湖新区综合管沟的设计采用了比较成熟的综合管沟形式——圆形,包括主干管(∮3000)、支干管(∮2400-∮2600)、过路管(∮2000)三种形式。

2合肥市综合管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完善。综合管沟的建设与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目前合肥市还没有制定综合管沟相关法规,在推行建设综合管沟过程中,一些本该由法律来规范的行为以行政手段来执行,其力度必将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技术规范不完善。目前国家标准除了GB/T50289—1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有关于设置综合管沟的条件外,仅电力行业在DL/T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中有关于电缆隧道中电缆敷设技术要求。其他管线技术规范标准基本上都是针对直埋或者架空敷设制订,没有关于综合管沟的相关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合肥市目前处于综合管沟建设的初始阶段,尚没有建立综合管沟的技术规范。

2.3专项规划不足。综合管沟在大规模建设、实现网络化之后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目前合肥市还没有专门的综合管沟专项规划,若是错过了合肥市大建设这段建设综合管沟的时机,以后在建必将付出更高的代价。

2.4资金、管理协调困难。综合管沟的建设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其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为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3解决综合管沟建设问题的对策

3.1加快综合管沟建设的地方立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管道建设可以纳入地方法规立法的范畴。在综合管沟立法方面,鉴于国家有关层面上的立法不足,合肥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在不违反国家现有法律的前提下,可通过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国家层面法律的欠缺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推动本地综合管沟的建设。

3.2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统一编制发展规划。发展综合管沟需要通过实施统一的规划,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在统一编制综合管沟的发展规划时,一是要发挥政府作用;二是要明确具体内容;三是要理清发展思路[5]。合肥市可根据道路和公用事业管线规划,先进行滨湖新区综合管沟专项规划来确定综合管沟实施范围和次序,稳步推进综合管沟的建设。

3.3逐步建立综合管沟的技术规范。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综合管沟的技术规范或标准。因此必须在各地已经完成设计施工并投入运行的一些工程实例中探索,编制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7]。合肥市滨湖新区拟采用直径达3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材作为综合管沟主体结构,这属于国内首创,并将大幅度降低综合管沟的建设费用。如果这种模式取的成功,则可作为综合管沟工程建设模式加以推广。

3.4成立专门的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为推进综合管沟的建设,必须打破现有的“谁拥有、谁管理”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6]。合肥市可根据市政管线建设的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为综合管沟建设扫除障碍。

3.5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完善监督机制。目前,地下管线的信息大多还是利用图纸、图表等纸介质进行记录、保存和管理,存在资料不全、查询不便、更新速度慢、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地下管线管理的水平,应将各种地下管线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显现出来,建立包括有储存、管理、分析、统计、查询、输出、更新等多种功能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以满足各种机构、各种应用、各种事件处置的要求。合肥市可逐步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以便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地下管线分布现状、运行状态、各类管线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信息。

3.6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投资、建设和运营机制。由于受到财政能力的限制,寻求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引入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形成“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新型机制[6],成为推动综合管沟建设的关键。非政府资本进入城市管线通道的投资,一般均采用项目融资的方法,通过采用BOT、PPP等方式吸引闲散资金或参与项目建设并取得一定时间的经营权(或拥有产权)而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投资回报。合肥市应采取措施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这样既利于缓解综合管沟建设的资金压力,同时有利于综合管沟的管理和维护。

参考文献:

[1]滨湖新区简介.滨湖新区门户网[Z].2006.http://www.hfbinhu.com/

200810/17-2130.html.

[2]王世潜等.天津市建设管线共同沟的探讨[J].上海市政工程.2000(4).36-37.

[3]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统计信息公众网[Z].http://tjj.hefei.gov.cn/content/content_view.php·ty=165&id=6451.

[4]李运怀,管后春,包海玲.合肥市滨湖新区地貌类型划分及特征[J].安徽地质.2009(1).17.

[5]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2).193-194.

[6]徐秉章.建设市政共同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政工程.2009(4).72-74.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创新实验项目(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