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肾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小肾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徐进

徐进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青岛266071

小肾癌为直径≤3cm的肾细胞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超声检查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肾癌无症状,大多在健康体检中被发现,及时手术预后良好。本组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来体检中发现的20例小肾癌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率,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健康体检者43280人次,检出小肾癌共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4~73岁,平均(49.5±9.91)岁,均无临床症状,全部为单侧,为彩超首先发现病灶,经增强CT检查和癌根治术,经病理结果证实(随访)。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iu22,百胜Esaote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8MHz。行常规肾脏检查,发现病灶,侧卧位、俯卧位多切面扫查,记录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情况。

结果

病灶均为单发,右侧12侧,左侧8例,位于肾实质部。病灶直径0.8~2.9cm,平均1.6cm。15例表现为向肾表面突出,5例在肾实质内。主要超声表现为:大多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占55%(11/20),等回声10%(2/20),高回声15%(3/20),混合回声15%(3/20),无回声5%(1/20).结节边界较清,周缘呈高回声,其中16例周边有低回声晕,1例囊性无回声,边缘厚不光滑,内有分隔。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图显示周边线样血流信号3例,内点条状血流信号8例,血流较丰富2例,无血流信号7例。全部行CT增强扫查,肾肿瘤切除术,均为病理证实。

讨论

肾细胞癌也称肾腺癌或称肾癌。根据镜检所见又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型癌。肾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肾癌可发生于肾脏的任何部位,大部分见于单侧,本组全部为单侧,也偶见于双侧。可单发也可多发性,多数肿瘤与正常肾组织有较明显的分界,突出肾表面呈结节状,可有假包膜。较大的肾癌可浸润肾盂或突破肾包膜累及肾周围组织。本组结果表明,肾癌以低回声为主,占55%,肾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向肾表面突起,出现凹凸不平,肾外形失去常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清有“立体感”,内呈低回声、等回声,少数强弱不等的混合回声。囊性肾癌内呈液性无回声,往往内有分隔样回声。周边低回声晕是肾细胞癌特有的超声特征[1]。小肾癌周边或内部大多有彩色血流信号,彩色血流可使小肾癌的诊断率提高到92.9%[2]。增强CT对肾癌的诊断率也较高,据文献报道[3]可达到92.2%,但其有放射性,不能作为初步筛查和常规的检查手段,而超声已为临床诊断肾癌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肾癌时,应注意与其他一些疾病进行鉴别:①肾柱肥大,为肾先天性变异,常见于中、上极。在肾纵断面上,多切面扫查可见肾柱与肾窦分界清楚,内部呈细小点状均匀的低回声,与正常肾皮质相延续,呈相同的均匀等回声,无球体感。②肾叶畸形:有的肾异常分叶使肾轮廓局部隆起,常见于中、下极外侧。表面可见分叶切迹,与肾皮质回声无分界,呈均匀一致回声,无立体感,血流信号与肾皮质走行一致。③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较为常见,肿瘤较小时,肾外形无改变。较大的肿瘤可使肾脏变形,肾窦偏移。该肿瘤由于不同组织成份交错而成,内部组成复杂的组织反射或散射界面,而超声杂乱高或强回声团。边界清、边缘锐、无低回声晕和球体感,绝大多数无血流信号。④滑囊肿:有的回声低弱的肾透明细胞癌酷似囊肿,特别是肾囊肿伴有出血或合并感染时内透声差,似为实体包块,与肾肿瘤不易鉴别。但肾癌无边界锐利的囊壁,不光滑,后方增强效应不明显。囊性肾癌往往囊壁不均均增厚,内有分隔,边缘有血流信号,与肾囊肿鉴别。

综上所述,超声便捷、无创、无损害是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小肾癌的常规首选的检查方法,掌握小肾癌的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于小肾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蔡胜,姜玉新,李建初,等.小肾癌的声像图征象及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7):421-423.

[2]董磊,李新民,赵晓峰,等.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小肾癌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6):460-462.

[3]谢晟,邹英华,吕永兴,等.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3):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