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王荣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王荣辉

王荣辉

王荣辉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009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手术室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分为2组,各200例。对照组护理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先分析风险因素后予以安全管理,对比分析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率与护理质控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加强安全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率,同时减少护理差错与护患纠纷,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手术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主要场所,但该科室是多个科室合作之地,护理复杂且多样化,使得护理风险较多[1],需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40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手术室患者,入选时间为2011年1月-2015年2月。根据入组时间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作为对照组,而2013年2月-2015年2月作为研究组,各组20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对照组:男223例、女177例;年龄15-80岁,均值46.2±5.9岁。研究组:男228例、女172例;年龄15-82岁,均值46.7±5.5岁。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室护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比如环境干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而研究组则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环境管理:手术室有很多医疗器械与药品,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需加强管理。手术强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以及医护人员精神时刻高度集中等,都会增加医护人员身心疾病发生率[2]。基于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排班制度,重视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关怀,尤其在高峰期更要合理排班,尽量减轻工作强度,确保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此外,手术室仪器设备操作中应减轻噪音与辐射,叮嘱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质量管控,减少感染;同时,对手术室温度、卫生状况及湿度进行合理管控,确保患者与医护人员都在舒适的环境中,提高身心愉悦度。

1.2.2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在接患者时、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等期间均要严格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确保手术患者与资料符合,不会出现意外事件;术中若需要给药,则要先实施药敏试验,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若要输血,则取血时要严格核对血库,无误后签字确认,回到手术室后要与麻醉医师再次核对无误后方能输血等[3]。通过责任心的培养,促使护理人员真正做到时刻都以“患者为中心”,一切都为了患者而全心全意服务。

1.2.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在我院手术室应用时间短,为此医院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及技术等未能与安全管理同步,使得初期护理质量不佳,为此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与落实。有条件情况下,还要不断更新手术室医疗设备与器械,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先进护理技术。定期组织全员召开会议,针对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对护理人员是否遵守安全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做得好的应及时予以赞扬与奖励,而不好的则要批评与处罚,提高他们遵守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意识。

1.2.4安全管理措施:手术室护理中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较多,具体包括:接患者时、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与术前都要严格查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床号、手术名称与部位,以及术前药敏试验与用药情况等。术中若需给药,则要严格按照医嘱与药敏结果详细核对后方能用药;如需输血,在取血时应和血库认真校对并签名,回到手术室后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且签字后方可输入血液;抢救时应对口头医嘱复述一遍且无误后才能继续执行。手术体位要以“科学、合理、舒适”为宜,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若患者体质较弱、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等,应合理调整约束带松紧度,而且受压部位要垫软垫,减少血运障碍;为了减少神经拉伤,不宜过度外展肢体;若需要采取止血带则要合理选择缚扎位置,减少神经损伤,同时利用衬垫进行保护,详细记录时间,减少肢体缺氧与缺血。护理人员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前后及缝合皮肤后都要对纱布、纱垫及缝针与器械的数目、完整性进行核对,若术中临时增加物品需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详实记录。病理结果和术后治疗密切相关,为此应保管好手术标本,比如术中器械的标本器械护士要及时妥善放回器械台,而小标本则要及时装入标本袋,避免丢失;术后要将标本放入福尔马林溶液容器中浸泡,认真核对病理检查单后交给专人保管及送检。此外,至关重要的是整个手术期间,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比如对双手消毒,戴上口罩与手套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控评分,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率则显著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例数护理差错护理纠纷事件护理满意

研究组2002(1.00)*1(0.50)*195(97.50)*

对照组20020(10.00)18(9.00)167(83.50)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护理质控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控评分为98.14±1.03分,对照组则为88.14±5.64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对整个医院而言十分重要,是抢救人类生命主要的战场,存在很多风险事件,若不及时预防与控制,极易引发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等,需加强重视。随着医疗服务“个性化”、“优质化”、“舒适化”的不断倡导与践行,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要针对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后制定合理的措施处理。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手术室接诊的400例患者实施对照,根据入组时间分为2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未加强安全管理,而研究组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后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质控评分为98.14±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4±5.64分(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差错率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而护理满意率则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院安全管理期间,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1)环境因素:手术室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难度较大,而且手术时间可能较长等,导致护理人员神经必须处在高度集中与紧张状态,若心理状态不佳,则在手术操作中极易因穿刺手术刀等锐器时刺伤自己或患者,从而发生血源性传染病[4]。此外,术中器械与设备或多或少有辐射,而麻醉药物、烟雾等医护人员身体也有不同程度损害。2)人为因素:主要是少数责任心不强的医护人员出现接错患者、给药出错、输液出错等,严重情况下搞错手术部位,因体位不当引发神经损伤,以及将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等[5]。3)管理疏忽: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而新进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临床经验与操作技能缺乏,常以经验代替制度等,加上护理人员逐渐年轻化,在培训考核上有所欠缺,导致护理质量不佳。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加强安全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率,同时减少护理差错与护患纠纷,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赞.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9-50.

[2]张岚,马淼,何碧莹等.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4(12):3556-3558.

[3]闫丽,柴凤婷.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河北中医,2013,35(8):1244-1245.

[4]张芬菊.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1-952.

[5]张艳红.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3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