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

张香青

〔摘要〕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教学中遇到好大一部分学生就是害怕解应用题,看了题目不知从何入手,像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导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发展思维能力,笔者就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四方面谈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1直观教学

1.1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线段图解法是直观性教学中一项富有弹性、灵便、简捷、经济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解题过程中化解疑难、困惑的良策,自当视题情而采用之。如下面的例题: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2/5,第二天做的比第一天少50个,第三天做200个刚好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根据题意这批零件就是单位“1”的量,而最后问题正好就是求单位“1”要求单位“1”的量,必须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找出一组相对应的比较,量和分率。但从题中我们不易找出这组量和分率,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1.2运用缩句,提示重点。“缩句”是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一个项目,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认识事物对象有促进作用。于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不失之为一法。有些应用题叙述冗长,学生理解困难,可用语文的缩句方法,去粗取精,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逐次简化次要条件,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五年级同学参加植树。

如:五年一班共植树150棵,比五年二班植树棵数的3倍还多30棵,五年二班植树多少棵?这道题经过缩句可变为:“五年一班植150棵,比五年二班的3倍多30棵,五年二班植多少棵?”把“五年二班”用()表示,又进一步缩成“150比()的3倍多30”。这样,经过文字简化,重点突出,题意明显,易于理解。

1.3变换情节,理清思路。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在于透视题意题情而感知题中数量关系,但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沟通条件之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不明晰。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对应用题的叙述情节加以变换,既容易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甲乙两人合修一项工程要12天完成,如果让甲先做8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14天做完,乙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几天?

初看起来,所给的条件联系不上思路不通,我指导学生“把甲先做8天乙独做14天”变换成“甲乙合做8天,乙独做(14-8)”天,这样变换不过是把乙独做的14天先划出8天,当作与甲合做而已,对问题的结果没有丝毫影响而情节叙述变换后使甲乙合做的工作效率得以应用,展开了思路,列式:1&pide;〔(1-×8)&pide;(14-8)〕=18(天)。

2优化练习设计

2.1加强对比性练习异中求同。研究学习数学,尤其注重解题练习的实践过程构思设计方案弥见重要,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体现,也是学生通晓解题的门径,不可疏忽与怠慢。于是笔者认为务必优化练习设计,逐一分解以下具体做法:对比,是学习与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运用对比,所学知识点会因此实现,明晰了然,并经练习烂熟于心,异同分晓,异中求同,如以下例子:①六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有多少人?②六年级有女生120人,男生比女生少,男生有多少人?③六年级有男生120人,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④六年级有女生120人,比男生少,男生有多少人?

经过一番量率对应的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①②两题是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③④两题则是已知单位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这样在同中析异,异中求同,解题思路就清晰多了。2.2加强补充性练习,巩固深化。求得应用题解题的得心应手,应设计练习,优化解题环节,强化解题思维,除了让学生自编自导解应用题外,一个很有趣的训练方法是可楔入现成题目中,寻找题中隐匿条件,适当给予补充,则可顺水推舟,理清思路,一步到位,收效甚极,这就是补充性练习,运用此法,必要时学生联想参与,能发散思维,并得趣于其中。如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5,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1/6,。(先补充问题,后列式计算)2.3加强层次性练习,循序渐进。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规律,因此在设计练习中要坚持这一原则,不可急功近利。欲使学习趋向成熟、熟练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在设计练习时适当增加一定的坡度,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逐步提高练习难度如当学了“工程问题”后,先出示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熟练以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题目:①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需要几天?②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如果甲先做5天后,乙也来参加,还要几天完成?③一项工程,甲乙合做12天完成,如果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几天完成?④一项工程,甲乙合做12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现先由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学生通过练习,不但巩固了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使学困生、中等生、优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依笔者多年执教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管见,在与小学生共同学习探索应用题解答的思路、方法、模式等互动中,寻求直观教学,贴近学生思维特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中通而率真;又谋划练习设计的优化方案,可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解决能力的提高,促成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