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

周月华

周月华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404000

【关键词】改良新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2801

剖宫产是临床处理难产的手术方式,只适用于有剖腹产指征的特殊人群,其手术损伤和后遗症均大于阴道分娩[1]。但近年来,我国剖宫产比率大幅上升,部分医院甚至高达50%以上,再次妊娠的剖宫产孕妇数量逐年递增。为了探讨不同剖宫产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再次行剖宫产术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提高剖宫产术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前次在我院行剖宫产,本次亦在我院产检并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妊娠孕妇共90例。其中初次剖宫产术为新式剖宫产术45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32±97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1±14周;剖宫产间隔时间2~7年,平均间隔时间34±23年。初次剖宫产术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45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38±94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89±15周;剖宫产间隔时间2~6年,平均间隔时间33±26年。按上次剖宫产手术方法分为改良新式剖宫产组和新式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入组产妇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即M.Stark手术方法,参照《新式剖宫产术》[2]。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取耻骨联合上方约4cm处切开皮肤,做约15cm横直切口,于正中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腹壁浅筋膜、腹直肌、腹膜,下推膀胱暴露子宫下段约4cm,在居膀胱腹膜反折下约2cm处做子宫下段横切口,刺破胎膜娩出胎儿,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子宫切口浆肌层,1号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和前鞘,间断缝合腹直肌,连续缝合深筋膜,3~5针间距较宽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评价两组产妇盆腔粘连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

14判定标准:根据术中肉眼所见对盆腔粘连进行分级判定[3],0级:子宫前壁切口与大网膜无粘连;I级:子宫前壁切口就与大网膜存在单处粘连;II级:子宫前壁切口就与大网膜存在粘连,粘连面积<40%;III级:子宫前壁切口就与大网膜存在粘连,粘连面积>60%。根据术中肉眼所见对腹壁切口粘连进行分级判定[4],0级:深筋膜、肌层、腹膜无粘连;I级:深筋膜、肌层、腹膜粘连较致密;II级:深筋膜、肌层、腹膜粘连致密,且腹膜缺损或腹膜直肌部分缺损,腹壁肌与子宫肌分界模糊。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产妇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21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产妇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盆腹粘连比较:新式剖宫产组盆腔粘连率明显高于改良新式剖宫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盆腔粘连率比较[n(%)]

3讨论

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5]。但随着新式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不断增加,其局限性也充分暴露。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开腹方法,开腹时以钝性分离为主,易导致腹直肌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损伤;胎儿娩出后腹腔相对空虚,术中不缝合腹壁腹膜及子宫膀胱反折腹膜,腹膜切口呈游离状态难以对合;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保留下腹横直切口的同时采取全层缝合,即每层腹壁都缝合,使各层之间起到机械隔离作用,并配合可吸收缝线,避免体内异物反应,从根本上降低了腹壁及盆腔粘连的发生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孕妇的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率、腹壁切口粘连率,缩短手术总时间、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与新式剖宫产术相对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改良新式剖宫产可降低再次剖宫产时手术难度及腹腔、盆腔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君兰.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546

[2]马彦彦主编.新式割宫产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45

[3]马国惠.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再次手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8687

[4]张利珍,贺素明,喻终利,等.三种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351336

[5]李萌,李艺平.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的选择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15):5455

[6]陈淑霞.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5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