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陈朝刘群英

陈朝刘群英(宝丰县人民医院河南宝丰467400)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与中药联合应用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化疗药物所致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48例,随机两组,治疗组23例,予α-硫辛酸5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同时给予中药对症辩证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以上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生理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0.01),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也有改善(P〈0.05)。结论甲钴胺与中药联用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用甲钴胺疗效好。

【关键词】甲钴胺中药联合治疗化疗药物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129-02

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中,由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peripheralneuropathy,CIPN)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周围神经病变(CIPN)为化疗药物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表现为手指、足趾对称性麻木、疼痛等症状。常见于紫杉醇类、生物碱类、铂类等为主的化疗。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紫杉醇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其结合轴突微管蛋白使得轴浆输送受损有关。奥沙利铂与钙离子干扰钠离子门控通道可能有关。[1]为有效提高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我们采用甲钴胺联合中药对症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8例,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经过多个疗程化疗,且化疗已结束。48例患者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α-硫辛酸+甲钴胺+中药)和对照组(α-硫辛酸+甲钴胺),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下。治疗组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56.7岁(41岁~77岁);其中胃癌11例,直肠癌7例,结肠癌5例。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57.2岁(39岁~75岁);其中胃癌9例,直肠癌9例,结肠癌7例。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化疗方案分别是FOLFOX方案(5-氟脲嘧啶加奥沙利铂)11例、13例,XELOX方案(希罗达加奥沙利铂)6例、7例,紫杉醇加5-氟脲嘧啶方案6例、4例。2组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化疗方案、治疗前的神经毒性评价等方面,经齐性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国内常用诊断标准:有明确的化疗药物应用史且有以下表现之一者:①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踺反射,膝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②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蚁走感、麻木、发凉、烧灼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疼痛,肌无力等;③排除了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骨质增生、金属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损害;④肌电图示神经(正中、胫)传导障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m/s。

1.2.2中医诊断标准:

具有气虚阴亏、阴阳气血俱损的症状即可。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α-硫辛酸500mg+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w;同时采用中药汤剂辩证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用α-硫辛酸500mg+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w。两组病人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情况。

中药汤剂依托河南省开封市糖尿病医院主任医师庞国明老师的止消宣痹汤对症加减。止消宣痹汤方药加减:黄芪60g,生地30g,全当归10g,川芎25g,赤白芍各15g,桂枝6g,水蛭6g,红花15g,地龙15g,川牛膝20g,甘草3g,生姜3g。用法:上药首煎加水10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再加水600ml,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两煎药汁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2小时服。药渣加入白芥子20g、干姜20g、川椒20g入搪瓷盆中煎煮30分钟之后,加52°以上白酒100ml,熏洗手足和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以达内外合治、协同增效之目的。

1.4疗效评定标准

神经症状评分为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异常冷热和烧灼痛。下肢或足部有上述症状之一为1分,若夜间加重为2分,总分≥3分为异常。神经检查的评分:①双下肢触觉、痛觉用尼龙单丝检查,震颤觉用128HZ的音叉检查,无异常为0分,损害局限在脚趾上为1分,损害局限在脚掌中部以下为2分,损害局限在踝关节为3分,损害局限在小腿中部为4分,损害局限在膝关节为5分。腱反射、踝反射正常为0分,增加引出为1分,消失为2分。总分≥5分为异常。②肌电图检查,采用上海诺诚肌电图仪,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作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主侧肢体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查室室温在20℃~28℃,在有屏蔽条件下进行,被检查者皮温在28℃~30℃之间。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及组间比较分别见表1、表2。

表1两组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3109482.61◆

对照组2569860.00

注:◆与对照组治疗比较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组别例数时间MNCVSNCV

正中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

治疗组23治疗前34.8±3.2035.2±3.7931.3±3.4330.1±3.59

治疗后47.9±4.28▲★47.1±5.11▲★40.4±5.02▲★38.8±5.16▲★

对照组25治疗前34.2±3.1535.1±3.6431.0±3.3230.4±3.46

治疗后42.3±5.16▲42.5±5.09▲35.7±4.74▲34.5±5.1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化疗药物所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如肢体末端皮肤麻术、疼痛,手套、袜套样感觉、皮肤发冷、感觉异常、蚁走感、持物无力、走路踩棉花感、烧样疼痛、闪痛或刀割样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恶性肿瘤的进一步治疗,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临床用量[2]。慢性CIPN可在化疗药物应用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常可逆。对慢性CIPN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大多对症处理。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对神经组织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甲钴胺可直接转运人神经细胞,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运动实验证实,甲钴胺可刺激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修复损伤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α-硫辛酸作为机体中的广谱抗氧化剂,可减轻氧化应激,具营养神经、调节免疫及修复细胞损伤等作用。α-硫辛酸及其代谢产物二氧硫辛酸(亦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助于其他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再生,可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如肝硬化、重金属中毒和多神经病变。仅硫辛酸预防CIPN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止线粒体功能衰竭、神经元凋亡和轴突损伤起到预防CIPN的作用,降低CIPN的严重性。[3]

中医将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神经病变归于痹证,因此CIPN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化疗药物损伤正气,气虚推动乏力,血行不畅,导致筋脉失养,络脉瘀阻。治宜补气活血,化瘀通络。[2]加减止消宣痹汤是在治痹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入养血活血之四物汤及水蛭、川牛膝等组成。方中黄芪补气,生地滋阴,共凑益气养血之效,二药共为主药;当归配黄芪,补气生血,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配生地,既有四物汤补血之功,更有活血养荣之妙。赤芍四物汤共为臣药,桂枝温经活血,水蛭、地龙破瘀通络、通痹止痛,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引血下行,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生姜温中和胃共为使药。综观全方,体现了“以通为补”、“以通为用”的原则,取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填疏相济、静动结合之义,使全身气血调达,络通痹宣,则凉、麻、痛、痿渐缓至消。

参考文献

[1]朱正,峰李鑫,张明智.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1,38(2):108-110.

[2]孙伟芬等.补阳还五汤浸洗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30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5):8-9.

[3]李字清,梅开勇,杜右强,等.肿瘤化疗神经毒性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