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李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效果分析李莹

李莹

(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71500)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57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本次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行常规治疗的有15例,行引流治疗的有42例,一期愈合患者55例,二期愈合患者2例,一期愈合率为96.49%,切口愈合时间为(8.45±1.25)d,住院时间为(6.25±2.5)d。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有助于患者腹部切口的快速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

腹部手术后往往可能会有脂肪液化的情况发生,临床一般将术后5~7d,切口反复渗液,渗液中见脂肪滴,细菌培养阴性>3次,无明显炎症反应,切口无红肿热痛,切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者称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腹部切口液化是妇产科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随着妇产科肥胖患者以及高龄患者数量的增加,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发生率显著提升,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腹部切口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发生损伤、坏死以及液化过程中,脂肪崩解的产物--脂肪酸刺激周围组织的一种炎症反应。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就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作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57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57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42.25±0.45)岁。所有患者均实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7d内腹部切口出现针眼渗透或局部皮下脂肪硬化。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具体内容为:采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冲洗腹部切口,清洗切口周围坏死组织。同时,对患者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借助引流管,将切口内部组织的脓液引流出来,然后用庆大霉素纱条进行包裹,并用胶布固定,3~5d后拆除胶布,如患者切口未完全愈合,存在渗出液体,则要拆除缝线,并做清创处理、消毒处理,于患者切口内置入纱条引流。另外,在清创处理后,可在患者腹部切口周围组织涂抹α糜蛋白酶。

1.3评判指标

记录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治疗效果评定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用t检验本次研究数据结果,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结?果

5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行常规治疗的有15例,行引流治疗的有42例,一期愈合患者55例,二期愈合患者2例,一期愈合率为96.49%,切口愈合时间为(8.45±1.25)d,住院时间为(6.25±2.5)d。

3?讨?论

3.1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致病因素

a.肥胖产妇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延长手术时间,增高高频电刀的使用频率,导致局部脂肪组织因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缺血坏死;从而引发脂肪细胞液化。b.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较高,切口愈合能力与血糖控制息息相关,而高血糖产妇常因术后胰岛素使用不当,免疫力下降导致切口处血管病变,脂肪细胞堆积在无菌状态下液化,导致切口不能愈合。c.贫血患者是因组织的缺血、缺氧,切口处细胞的再生能力下降,延缓切口愈合。d.二次剖宫产者切口瘢痕严重,组织常因发生黏连,频繁使用高频电刀,局部组织血管破坏均延缓术后切口的愈合。e.妊娠水肿及滞产者;是因切口处蛋白及胶原的合成阻滞,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免疫能力。而滞产常导致切处的脂肪长期受挤压,阻滞血液循环,增加手术出血量及术中损伤,导致切口局部脂肪液化。

3.2腹部切口处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①切口护理:积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纠正患者贫血;对于已有脂肪液化的切口需积极清除脂肪滴,使用云南白药及京万红促进切口愈合,预防二次感染。微波理疗治疗切口,可以有效的加快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但是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处的皮肤,预防烫伤。术中的合理使用高频电刀,积极提高医师操作技巧,有效的减少正常组织及血管的破坏,避免脂肪组织损伤。②常规护理:护士在术前指导患者正确饮食,积极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控制体重(控制在增加14KG左右);指导妊娠期高血糖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降低术后因高血糖导致的切口延缓愈合情况。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切口手术常见得病并发症,手术切口会破坏原有的皮肤组织,当皮肤内在组织暴露在外部,其组织修复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容易造成切口周围皮肤组织炎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常见并发症,腹部切口反复渗液,会影响伤口愈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是多房源的,如术中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切口保护不当、缝合不当等均会引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针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症状,要想促进患者切口的快速愈合,就必须先将渗液清除干净,然后对切口进行消毒、清除坏死组织。在腹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处理切口,按照手术切口处理要求包扎。对于患者而言,早期会出现一些脂肪渗液,为了促进切口的快速愈合,必须及时处理;当渗透较多时,则需要拆线处理。在拆除缝线后,清除坏死组织,采取引流方式将切口内部的渗液引出体外,然后进行包扎处理。

此外,临床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常采用α糜蛋白涂在患者腹部切口表面,α糜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抗炎、止血、消炎作用,有助于术后切口愈合。同时,配合引流技术,可以将皮肤内部组织渗液清除干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损伤组织的休息和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缩短切口愈合时间[6]。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对患者配合常规治疗和引流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腹部切口的快速愈合,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效保护患者脂肪组织。

参考文献

[1]祁有花.碘伏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54-55.

[2]孙金丽.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1):112-113.

[3]岳洋.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53-54.

[4]赵莉.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253-3254.

[5]常捷芳.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4):119+121.

[6]芦延峰.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