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煤油沟矿区铜多金属矿激电测深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煤油沟矿区铜多金属矿激电测深法研究

王计博李学杰

(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以激电测深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功率激电方法在内蒙古赤峰市煤油沟矿区中的应用,介绍了激电中梯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通过激电中梯工作,圈定了3处激电异常,异常区内已发现Cu多金属矿化点一处,显然该异常为矿致异常。大致确定了隐伏矿化异常区的范围和走向,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激电测深;铜多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煤油沟矿区铜多金属矿普查区位于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北约40km,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管辖,交通较为便利。

二、自然地理概况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脉之西北侧,山势陡峻,地势由北西向南东逐渐降低。相对高差较大,区内最高山峰海拔1450m,最低为760m,相对高差690m。区内植被发育,以灌木为主,少见小片人工林。

该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降雨量多集中于7~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387.6mm左右,年均气温为2.8℃。极端最高气温达40℃,极端最低气温-32℃,多西北风,风力3~8级。结冰期为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4月,无霜期114天左右,冻土深度1~2m。

第二章研究区地质概况

勘查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是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和白音高老组(J3b)、中侏罗统新民组(J2x)以及第四系黄土、黄土状亚粘土(Qp3-2)和坡洪积、洪冲积物(Qhdpl+pl)。在勘查区内东北角有极小面积出露侏罗纪的角闪二长岩(J3η52a),在区内东南部有小面积的侏罗纪花岗岩(J3γ52b)出露,在区内西南部有小面积的白垩纪花岗斑岩(K3γ52b)出露,另外在勘查区中部和西南部有细小流纹斑岩、石英斑岩脉(λπ)出露。在勘查区北部和西南部各有两条大断裂切过矿区。

一、地层

①.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

主要分布在勘查区北部和东南部,岩性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灰色、紫灰色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岩为主,夹少量英安岩和安山岩;上段岩性主要以灰黑色英安岩、安山岩、凝灰熔岩为主,加部分灰绿色火山碎屑岩。

②.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

主要分布在勘查区西南部,主要岩性为黄褐色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及灰紫色火山角砾岩。

③.中侏罗统新民组(J2x)

主要在勘查区东北部有小面积出露。主要岩性为灰黄、灰绿、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凝灰质砂岩、局部夹煤层1-2层,为一套河湖相沉积。

二、构造

在区内北部和西南部各有两条大断裂出露。北部两条断裂为北西—南东向的逆断层和北东—南西向的实测性质不明断层;西南部两条断裂沿北东—南西向平行展布,中间间隔约为40m,其中一条断裂为逆断层,另一条为推测性质不明断层。逆断层位于本区的西南部,主要发育在白音高老组地层,地貌上沿山脊展布。

三、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体有侏罗纪的角闪二长岩(J3η52a)、花岗岩(J3γ52b)、白垩纪的花岗斑岩(K3γ52b),另外在勘查区中部和西南部有细小流纹斑岩、石英斑岩脉(λπ)出露。

第三章勘查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地球物理特征

工作区岩矿石电性参数一览表表3-1

根据采集到岩古标本,由表3-1可见,区内出露岩石较多,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英安岩、花岗长岩。根据目前所取得的物性参数结果可见,电阻率值由低到高的基本顺序是英安岩、花岗闪长岩、安山岩、凝灰岩;极化率由高到底的顺序是凝灰岩、花闪长岩、安山岩、英安岩。区内各岩石物性差异基本明显,为电法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节、地球化学特征

勘查区煤油沟—山后村一带异常面积19.4km2,呈北西向,L面型展布。异常组分以Pb、Ag、Zn、W、Bi、As为主,Cu元素异常次之。平均强度:Pb71.91×10-6、Ag0.27×10-6、Zn178.9×10-6、W9.67×10-6、Cu80.25×10-6。最大强度:Pb360.7×10-6、Ag2.1×10-6、Zn226.9×10-6、W24.06×10-6、Cu100×10-6。异常强度均达二、三级以上,各元素组合紧密,分为两个显著浓集中心,浓集分带清楚。Cu、W分布在内带,Pb、Ag、Zn、As、Sb分布在外带。异常区内已发现Cu多金属矿化点一处,显然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第四章推断解释

本次激发极化电测深法剖面工作选择在化探异常富集的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该区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出露岩性主要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英安岩和安山岩;上段岩性主要英安岩、安山岩、凝灰熔岩。由于该区地表风化严重,岩性颗粒较细且潮湿。视极化率ηs值均小于3%,视电阻率ρs值均小于300Ω.m。所以视极化率ηs背景值确定为3%,如视极化率大于3%为的异常区,见视极化率ηs断面图中的红色部分;如小于3%为非异常区,见视极化率ηs断面图中的绿色部分。

综上所述,该区地层上部AB/2=30~100m处极化率ηs值均在3%以下,低于背景值。而在下部ηs值均大于3%,AB/2=180~580m极化率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ηs值逐渐降低,可见就在此层位硫化物富集含矿效果较好。

第五章结论

本次激电测深采用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其剖面线布设合理,所用仪器参数选择正确,投入方法的工作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质量可靠,取得了一定地质效果。研究区内依据激电视极化率ηs和视电阻率ρs的分布,以视极化率大于3.0%圈定了激电异常部位。根据异常的展布特征,结合地质、物性资料,认为视极化率ηs大于5.5%、视电阻率ρs在500~1200Ω.m的中阻部位为重点异常区,均由深部矿(化)体引起,为成矿有利地段。

参考文献

[1]刘国兴,王喜臣,张小路等。大功率激电和瞬变电磁法在青海锡铁山深部找矿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551~555.

[2]刘国辉,王天意,徐国志等,大功率激电在内蒙古扎鲁特旗某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10:592~597.

[3]何继善,双频激电法[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4]廖秀英,白宜城,张力,激发极化法探测火山、次火山热液石英脉型金矿[J].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2004:292~296.

作者简介:王计博(1993年—),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河北地质大学三矿专业,现主要从事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