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明从痰瘀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李时明从痰瘀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

梁勇刘磊李时明

梁勇刘磊李时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痛风性关节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李时明老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痰瘀交阻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基础,且痰瘀贯穿于痛风的整个病程,在治疗过程中要痰瘀并治。自拟化痰泄浊逐瘀汤以化痰泄浊活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痰瘀并治;李时明;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286-02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所引起的炎症反应[1]。临床多表现为四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后期则可以出现痛风结节及痛风性肾病。我师李时明乃四川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绵阳市名中医。李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痰瘀入手自拟化痰泄浊逐瘀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李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历节风”、“白虎风”、“白虎历节”等范畴。元代朱丹溪首先提出痛风病名,《丹溪心法》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是证也”。历代医书多有其与痰瘀相关的记载。如《类证治裁?痹证论治》曰:“痹久必有痰湿败血瘀滞经络。”指出痰湿、瘀血久滞经络可导致痹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的病理机制是代谢紊乱导致过多的尿酸不能排出体外而停滞于体内,与中医的“痰瘀”机理相似[2]。李师认为痛风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致使湿热内生,蕴积于中焦,湿热阻滞日久,阻遏气机,妨碍血行,炼液成痰,日久成瘀。湿热聚于肌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痰瘀流注,形成结节痰核。痰浊与瘀血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瘀血来自血液,痰浊来自津液,“津血同源”“津血转化”,津和血均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均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津液停聚成有形或无形之痰,血行不畅形成有形或无形之瘀血,痰浊和瘀血停滞于人体脏腑经络之中,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痰浊阻滞人体日久,必将影响气血运行,气血不得宣通,血液凝结滞涩不行而为瘀血,瘀血阻于经络,进一步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而瘀血阻滞之处又是痰浊胶结之处,凝聚之所,痰瘀相合,缠顽胶着,经隧阻塞更甚,时而不通则痛,时而通则不痛,或痛移他处[3]。清?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痰水自消”,故有“痰瘀同源”“痰瘀相关”之说。由此可见,痰瘀交阻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基础,且痰瘀贯穿于痛风的整个病程,在治疗过程中要痰瘀并治。

2.临证辨治思路

痰瘀胶着,阻滞于关节、经络,导致痛风反复发作。李师认为痰浊、瘀血二者互为因果,相互胶结贯穿于痛风的发病及其发展中,因此治疗上要掌握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重视痰瘀同治或痰瘀互治,以达“痰化则瘀消,血活则痰化”之功。在临证上,痰瘀并治时要辨别痰瘀的多寡,病性的寒热,虚实的偏胜。李师自拟化痰泄浊逐瘀汤如下:制南星15g、法半夏15g、炒白芥子15g、土茯苓30g、粉萆薢15g、车前子30g、桃仁15g、赤芍15g、川牛膝15g、生甘草6g。方中制南星、法半夏、白芥子燥湿化痰,消肿止痛,为君药,制南星止痛效良,止痛效果随药量增加而效佳;桃仁、赤芍、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为臣药;土茯苓、萆薢、车前子化湿祛浊为佐药,方中土茯苓解毒、通利关节,急性期最大量可用至120g;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该方可作为治疗痛风的基础方。若上肢痛者,可加用桑枝、姜黄;下肢痛者,加用威灵仙、木瓜;热重则重用土茯苓,加忍冬藤;痛甚则加用乳香、没药;漫肿者,加用肉桂、鹿角霜;关节僵硬则加用僵蚕、穿山甲;有痛风石则加用山慈菇、海藻,去甘草;结节破溃者,加用黄芪、当归;体虚者去白芥子、川牛膝、萆薢,加党参、黄芪等补气血。

3.典型病例

患者蒋某,男,45岁,因“发现血肌酐升高3年,右侧第一足趾疼痛、红肿2+天”于2015年5月5日至我科就诊,既往患者有“痛风”病史8余年,喜食海鲜。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第一足趾疼痛、红肿,局部皮温升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伴见口干口苦,大便粘滞不爽,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辅助检查:肾功示BUN9.01mmol/L,Scr267umol/L,UA739umol/L。李师辨证为痰瘀湿热痹阻证,选用化痰泄浊逐瘀汤加减:制胆南星15g,法半夏15g,炒白芥子15g,土茯苓30g,粉萆薢15g,车前子30g,桃仁15g,赤芍15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僵蚕10g,生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付,每日三次口服。患者服药三剂后关节疼痛减轻,关节僵硬感消失,仍局部红肿,上方有效,续服三剂后患者上述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血生化:BUN8.38mmol/L,Scr237umol/L,UA599umol/L,李师认为急性发作期已过,可办理出院,并嘱其出院后继续降尿酸治疗。

李师认为从痰瘀论治痛风,实为治病之关键,但临床实践中还应灵活加减,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参考文献】

[1]胡子毅,叶菁.蒋小敏教授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介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59.

[2]眭蕴慧,殷海波,石白.基于“痰瘀相关”探讨痛风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03.

[3]王海南,刘宏潇,樊蕾.从痰瘀论治痛风的临证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0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