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研究樊光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4
/ 2

建筑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研究樊光虎

樊光虎

身份证:43283119731226xxxx

摘要:混凝土裂缝一直是困扰全球各个国家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建筑材料的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有效防止裂缝发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建筑材料性能,以及早期裂缝造成的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寻找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升使用周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缝;影响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早期裂缝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必然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易发部位,分析了建筑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一、混凝土早期裂缝易发部位

早期裂缝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主要发生在箱型梁腹板、薄构件与厚构件的连接部位、锚固区以及受力筋拼接缝等位置。这里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1箱型梁腹板:当顶板与底板存在较大温差时,箱型梁腹板位置容易出现开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底板的厚度较薄,则腹板上部易开裂,反之,腹板下部易开裂,而且相比于薄腹板,厚腹板对底板的温度变形有着更大的阻力,因此更容易出现裂缝。

1.2薄构件与厚构件的连接部位:主要是由于与厚构件相比,薄构件的温度变化速度更快,收缩性强,很容易受到拉力的影响,产生相应的裂缝。

1.3锚固区:在锚固区,由于新老混凝土的交接,几乎无法有效承受拉力,一旦拉力有所提升,就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

1.4受力筋拼接缝:在该区域,受应力、温度等作用,会产生混凝土的局部变形,产生混凝土裂缝。

1.5大体积混凝土: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会在其内部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一旦这个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建筑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

2.1水泥。水泥对于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泥品种:水泥中的矿物成分对混凝土的干缩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水泥中的C3A(铝酸三钙)含量越高,则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抗裂性也就相对越差;C3S(硅酸三钙)含量越高,混凝土收缩率越小,抗裂性越高。在对水泥进行选用时,由于不同品种的水泥在凝结速度、收缩值等性能参数上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如果混用,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应该尽可能采用同一种水泥进行工程的施工。

②水泥细度: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下,水泥的颗粒越细,水化与凝结速度越快,早期与后期的强度越高。但是,如果水泥颗粒过细,其在空气中的收缩性也就较大大,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

③缓慢水化成分:在水泥中,缓慢水化成分主要是指CaO、MgO等缓慢反应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水化反应速度极慢,往往在混凝土硬化很长时间后,才能产生水化,体积大大增加,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从而引发混凝土早期裂缝。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对水泥进行体积安定性实验,若体积安定性不合格,则不能对水泥进行使用。

2.2骨料。在混凝土中,骨料的砂细度、砂率、粗骨料级配等,与混凝

土的收缩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早期裂缝的产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①砂细度:砂的细度对于混凝土裂缝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细度越大,其比表面积也就相对越大,对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需求也就越大,而水泥用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更容易产生裂缝。反之,砂越粗,混凝土的收缩也就越小。因此,在混凝土配置中,应该尽可能选用中粗砂,实现对早期裂缝的有效控制。

②砂率:在混凝土中,粗骨料是抵抗混凝土收缩的主要材料之一,假定其他材料的用量固定,则随着砂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会不断增大,因此,增加粗骨料的用量,降低砂率,是控制混凝土干缩的有效措施之一。

③粗骨料级配:粗骨料级配与水泥用量有关,因此对于混凝土收缩有着很大的影响。若采用粒径较小的骨料,由于其比表面积较大,需要用到更多的胶凝材料,从而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加。因此,在对骨料进行配置时,应该合理选择骨料级配与粒径,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一方面能够对混凝土收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造价。

2.3矿物掺合料性能

矿物掺合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辅助材料,如果在具体施工中,矿物掺合料的使用量过多,会引起严重的混凝土裂缝,因此,在具体添加矿物掺合料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用量。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前期强度比较低,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形成早期裂缝。而矿物掺合料的密度远远小于水泥密度,如果振捣不合理,则会导致矿物掺合料发生上浮,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在水分快速蒸发的前提下,会促使混凝土发生塑性收缩,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张拉应力,从而增加混凝土早期裂缝发生的概率。

2.4外加剂

为了对混凝土早期裂缝进行有效控制,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经常会加入各种各样的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加气剂等。以减水剂为例,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升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但是如果添加过量,会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加。

三、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对原材料合理选择

要对矿渣水泥合理选择,保证其具有较小的收缩性,较高的耐久性,就要对水泥的细度,水泥用量严格控制,促使混凝土配制质量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总体施工质量得到提升。要对砂的细度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2.8~3.0之间,且按照2%的标准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在石子方面,则需要应用良好级配的碎石,控制碎石含泥量在1%以内。

2、合理选用外加剂

在选用外加剂时,可采用二次添加法,也就是预制搅拌时先加入70%的外加剂,等运到施工现场后再添加30%的外加剂,以便最大限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和水灰比。通过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可大幅度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同时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也比较小,可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在具体添加时,要注重添加的数量,特别是要注重超细矿物料加入对高强度混凝土总体性能的影响,可通过微膨胀剂来限制混凝土的收缩性,从而避免混凝土发生收缩裂缝。

3、做好现场控制与验收工作

为了规避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出现,还需要充分重视现场控制,全面验收工作的开展。在混凝土运输卸料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有离析问题出现。要结合标准规定,科学开展试验,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确定。混凝土配置过程中,要应用符合要求的配合比,避免有原材料丢失问题出现,也不能够将其他成分混入进来。相关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水量不能够随意加减。泵送混凝土之前,坍落度试验必须要严格进行,如果坍落度与设计标准不相符合,那么配制工作就需要重新进行。

4、注意泵送速度和入模量

在混凝土施工中,为最大限度上减少早期裂缝的出现量,就必须注意混凝土的泵送速度,每次入模量都不能太多。因此,对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逐步排出混凝土泌水生成的水分和孔隙,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并提升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研究表明,通过此种方法,可促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20%左右。当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立即进行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针对覆盖不到的部位,要均匀涂刷养护剂,防止混凝土中水分过度蒸发,避免混凝土发生早期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早期裂缝的出现,会直接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建筑材料性能与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出现,具有较大的关系。那么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建筑材料性能合理选择与控制,最大程度降低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段晓芳.钢筋对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及抗裂性影响研究[J].江苏建材,2018

[2]吴东泰.分析建筑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7

[2]李贞.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早期开裂和塑性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J].江西建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