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需要全社会参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1
/ 2

电梯安全需要全社会参与

陈寅生

陈寅生

黄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245000

摘要:电梯数量的快速增加,但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却滞后许多,虽然住在高楼里的人每天都用到电梯,但是更多的人根本不了解电梯基本的使用须知。电梯安全不仅仅需要专业的人来保障,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安装、维保、使用以及安全知识宣传方面全方位推进。

关键词:电梯;电梯安全;宣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各个城市争相建起地标性建筑,城市的演变从以前的横向发展到现在的纵向发展,而电梯成为当今高楼大厦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截止2018年底,中国电梯保有量超过600万台,每天有超过20亿人次乘坐电梯,电梯已是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

电梯数量的快速增加,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麻烦”。近年来,在电梯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电梯事故率仍在逐年下降,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很多人还是谈“梯”色变。电梯安全如何保证?需要谁来保驾护航?安全不仅是要相对专业的人员负责,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梯作为一个新事物,很多乘客对其了解甚少,有些乘客可能连正确的使用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安全知识。为什么乘客谈“梯”色变?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电梯猛如虎?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乘客对电梯了解不多。

我遇见过多种乘坐电梯的人,比如,有些人进入电梯之后,不去按按钮,他知道电梯是自动运行的,所以就认为电梯会将他送到自己想要的楼层,结果电梯关门之后不走,或是电梯被别人召唤到需要的楼层,这个乘坐电梯的人就认为电梯坏了。又比如,有些人认为电梯的轿厢每一层都有一个,因为每一层的人都能进入轿厢,所以他在那一层如果电梯不开门,也认为电梯坏了;或者由于电梯下行,而层显滞后,当瞬间变换所选楼层时,乘客便以为是电梯下坠;或者由于乘客阻挡关门时间太久,电梯出现死机现象,乘客便以为是电梯坏了,而不认为是自己使用的问题。如此种种,最基本的电梯使用知识都不知道,何谈电梯安全呢?

如何将电梯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从教育做起,从幼儿开始,将大家不了解的电梯从小宣传,进入课堂,将电梯安全知识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教给每一名孩童,从小形成电梯的安全知识概念。我们还可以利用现在人人都离不开的网络,通过网络去宣传各种各样的电梯使用知识和安全知识。

我国电梯有600多万台,保有量世界第一,电梯万台死亡率不到0.07,可以说电梯的事故死亡率非常低。既然电梯的事故死亡率这么低,可为什么电梯事故一旦发生,就会众人皆知呢?这要“归功”于现代社会的网络媒体,只要哪里有电梯事故,网络媒体、纸质媒体便会铺天盖地进行宣传。

其实电梯发生困人并不可怕,从专业角度来说,电梯困人不是事故,而是保护。乘客电梯所有的危险部件,普通乘客都接触不到,乘客面对的只是电梯的轿厢,轿厢内壁光滑,上下皆有通风口,困人时完全能满足乘客的氧气需求;而且电梯轿厢内专门安装有应急救援电话,电梯无论是停电困人还是故障困人,应急电话都可以接通求救。所以,乘客被困电梯时,我们该做的就是用电梯里的电话求救,然后静静的等待专业的人员过来救援即可。然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电梯事故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电梯近几年发生事故伤亡的人数,有6成是乘客违规操作导致的。而在这6成事故里有将近一半是救援不当导致被困人员坠落死亡,本来毫无危险的人员被困,变成了电梯伤亡最大的凶手,而经过媒体报道之后,更多的乘客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一旦被困电梯更是惶恐不安。还有部分乘客被困电梯之后,会马上拨打110或是119求救,可这些专业的职能部门人员过来之后,往往是盲目破拆或是以破坏电梯为代价去营救被困人员。其实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电梯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人员被困电梯之后,专业的维保人员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赶到人员被困现场去救援被困人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还建立了96333的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只要电梯发生困人,即使乘客不知道电梯的求救方式,救援平台也能及时向相关专业人员发送救援指令。可被困人员还是时有发生伤亡的事故,因为这些被困人员不懂被困电梯之后的求救知识,盲目自救,倒在了别人赶来救援的路上。

从事电梯行业的人都了解,从电梯的制造到使用,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电梯的安装。电梯刚出现之时,电梯安装人员可以称之为大师傅,可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安装人员的待遇也随之下降,加上电梯安装时脏、苦、累,以及有一定的危险性,安装人员还需要对电气和机械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很多从事电梯安装人员渐渐都转行,或是放弃这个工作,导致电梯安装人员的数量根本赶不上电梯增加的数量,优秀的安装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而一些电梯安装技术优秀的人员,可以选择更好的岗位或工作,导致电梯的安装质量越来越差。根据电梯的整体质量测评,一台电梯从制造到投入使用,安装质量占电梯整体质量的60%到75%,也就是说,一台电梯最终的使用安全,与电梯的安装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梯的前期安装如果没有保质保量,那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保情况又是如何呢?一个专业的维保人员所能承受的电梯维保数量是多少?据调查,现在市场上很多电梯维保单位的技术力量根本达不到要求,维保人员技术能力差,维保工作不认真。而维保单位之间为了利益,进行低价竞争,导致维保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只有采取减少维保人员的方式。一个专业的电梯维保人员所能维保的电梯数量是20台左右,可现在市场上的情况是,一个公司只有几个人却承担数百台的电梯维保。这样的维保公司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数做好维保工作,更多的是到电梯现场走形式,或是电梯不坏不修。还有一种挂靠形式的电梯维保单位,几个人合伙在一起,使用别的公司资质进行挂靠,实际是自己去做维保工作,这样的维保单位不需要申请专门的资质,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其维保成本就能大大降低,然后利用低价竞争去获得利益,扰乱了电梯维保市场,降低了电梯的维保质量。

维保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这主要原因是电梯的数量发展太快,而维保人员的数量根本赶不上电梯增加的数量,导致各个城市都需要电梯维保人员。可为什么在急需维保人员的情况下,却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工作呢?第一,维保人员对电气知识和机械知识都要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待遇并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工作;第二,维保人员的工作环境差,经常又脏又累,还受使用单位的气,所以有些维保人员干一段时间后就不愿意再从事这个工作;第三,电梯维保涉及到急修和紧急救援,这就需要维保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有时候深更半夜接到电话,也要马上赶到现场,导致维保人员工作压力大,不愿意去做这个工作。

维保单位低价竞争,导致维保工作质量跟不上去;维保人员综合能力差,导致实际问题解决不了;维保人员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导致维保人员数量少,跟不上电梯的增长速度;使用单位只以价格去选择和评判维保单位的好坏,这都是影响电梯安全的潜在原因。

电梯,你说他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也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他在我们中国的普通人眼里还是一个新的东西。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大家对路上的交通工具早已习以为常,却对高楼大厦里的这个“交通工具”相对陌生,只是因为我们对他的了解太少。电梯安全,需要社会多一点正面的宣传,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需要乘客共同的参与,才可以让电梯安全真正落实到每个乘客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