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电刀治疗宫颈疾病290例分析

/ 1

利普电刀治疗宫颈疾病290例分析

齐凤珍

齐凤珍(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吉林白山134702)

宫颈疾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症,宫颈粘膜下肌瘤,宫颈湿疣,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CINⅠCINⅡ)等,病人常有症状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腰骶酸痛,有时伴有小腹胀痛,宫颈粘稠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过,造成不孕。且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发病有关,因此宫颈疾病应积极防治,多以局部治疗为主,多采用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如红外线、微波、利普电刀等,2008年我院在白山地区首家引进利普电刀,并应用于临床,截至目前我院共利用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2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最小18岁,最大63岁,单纯型糜烂102例,伴有腺体囊肿60例,宫颈息肉25例,宫颈粘膜下肌瘤3例,宫颈湿疣5例,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CIN)5例。

1.2治疗方法

1.2.1仪器介绍:由美国ellman公司生产的利普刀,输出功率140W±20%,输出频率3.8MHZ。

1.2.2适应症(1)慢性宫颈炎;(2)反复发作性难治性宫颈疾病;(3)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4)宫颈息肉粘膜下肌瘤;(5)宫颈及外阴、肿物,纳氏囊肿、尖锐湿疣。

1.2.3手术时间及方法除绝经外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术前常规行宫颈脱落细胞分泌物常规检查,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宫颈,用干棉球拭净宫颈粘液,选择切凝混合档,对于单纯性糜烂,用凝结电极在距碘不着色外缘0.5~1.0cm处从12点顺时针凝固病灶,如伴有囊肿可用针形电极刺破囊肿,拭净囊液,再毁坏囊壁。如为息肉样组织,将针形电极同息肉蒂接触电凝,摘除息肉,凝结息肉蒂根部,粘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外口者,用宫颈钳钳夹肌瘤蒂向外牵拉,尽量暴露瘤蒂,如蒂较细,用血管钳夹住基底部,用刀状电极切割,如瘤蒂较粗,钳住部分做固定,先部分切割,将肌瘤全部取出切除,电凝止血处理蒂部。近年来随着宫腔镜在本地区的发展,镜下切除粘膜下肌瘤安全性要高于利普刀很多。宫颈尖锐湿疣深度以皮肤水平即可,范围以去除病灶即可。对于宫颈活检病理报告CINⅡ及难治性宫颈糜烂,宫颈反复接触性出血,宫颈肥大,可考虑宫颈锥切术,根据病变的性质及范围选择不同型号的环形电极,依旧是距碘不着色外缘0.5~1.0cm处进刀,环形一次将全部移形病变组织切除,切除深度0.5~1.5cm,然后用小型环状电极切除包围宫颈管的中央部分组织,深及1.0~1.5cm,术中创面出血改用球形或针形电极止血,出血较多改用压迫止血,术后24小时取出。

1.3术后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3周不能做剧烈运动;(2)应保持会阴部卫生,2个月禁性生活及盆浴;(3)术后2个月复查;(4)术后3~14天有淡黄色液体流出为正常反应。

1.4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宫颈表面光滑,色泽红润有弹性,新生的鳞状上皮组织将宫颈完全覆盖;(2)好转,宫颈表面光滑,鳞状上皮部分覆盖宫颈,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3)无效,宫颈病变及自觉症状无改善。

2结果

随访270例,痊愈265例,治愈率98.14%,好转4例,好转率1.48%,痊愈患者宫颈光滑,质地柔软,色泽红润,无瘢痕,宫颈伸展性好。好转患者宫颈略充血,新生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部分覆盖。仅1例尖锐湿疣复发。

3讨论

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在慢性宫颈炎方面,将电极放于组织上利用瞬间高频电波使细胞裂解、凝固、坏死,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极少破坏组织成分,使单层柱状上皮脱落,鳞状上皮生长修复宫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于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可达到治愈诊断同时进行效果,锥切时由于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切除物送病理较准确,减少病人的痛苦,术后3~10天常有黄色分泌物排除,10天后血丝样白带,淡红色分泌物排出,应向病人交代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有新鲜活动出血立即来院复诊。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无需住院,随做随走,经济实惠,无需麻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组织碳化少,安全,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宫颈疾病治疗方法。尤其要强调的是,用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一定要警惕感染的可能,术前要做好阴道、宫颈的无菌消毒工作。有报道在治疗后宫颈治疗创面涂抹烫伤膏,保护创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