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传播述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公共图书馆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传播述论

薛丽

薛丽

(饶河县图书馆,黑龙江饶河155700)

摘要: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采集、整理与传播是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工作方法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赫哲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等)和文化空间。

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采集、整理是赫哲族聚居地所在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地方文献后续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是地方文献开发、使用的前提与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势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已日益显露出其重要性。

1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采集与整理的原因

赫哲族是源于三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是中国北方惟一的以捕鱼为生、用狗拉雪橇的渔猎民族,他们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早期以渔猎为生,民族历史与文化均靠口耳相承。

时光荏苒,赫哲族文化面临极其严峻的危机,因没有文字,而无纸书传世,口耳相传的民族技艺、文化、语言,随着传统技艺传承人的相继辞世,也日趋消亡,多年来对赫哲族文化研究的学者,资料没有统一的整理与收集,想查阅其民族的文献难度非常大,因此收集与整理珍贵的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成为图书馆当前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它要求我们图书馆要积极与文馆所等单位一起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收藏工作之中,正确认识到收藏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县级图书馆自身业务的延伸,也必然会成为今后饶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的着力点,它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必然使命。

赫哲族现主要群居地在黑龙江省同江街津口、佳木斯敖旗、抚远八岔与饶河四排乡四个聚居地,每个群居地的赫哲族除却相同的生活习性与民族文化外都有其地域性、重要性及独特性,对中国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补充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以饶河为例:

赫哲族是饶河地区的原住民,最早文献记载见诸于明朝永乐年间(1614年),饶河县有着丰富的赫哲遗存,县内经考证为赫哲族聚居地的达十几处,所辖四排乡是赫哲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

1.1饶河县四排乡赫哲人农历七月十五过河灯节,是有别于其它地区赫哲族的节日,他们还春愿,祈江、河神佑渔业丰收,家人均安。“乌日贡节”源于1985年6月28日召开的“赫哲族首届文体大会”后定为每年的农历5月15为乌日贡节,现已成为赫哲人民的节日盛会,于2007年被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91年第三届乌日贡节在饶河县四排乡举办,2001年第六届乌日贡节在饶河县举办。2007年双鸭山市首届乌日贡节在饶河县举办。

1.2饶河有许多闻名全国的赫哲族民间艺术家及传承人,其中有赫哲族伊玛堪“民间艺术家”葛德胜;赫哲族桦树皮制品工艺家尤连仲;赫哲族桦树皮艺传承人付占祥;赫哲族萨满舞省级传承人葛玉霞;赫哲族嫁令阔省级传承人付占祥、付玉玲;赫哲族叉草球省级传承人何玉林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1.3多年来饶河县的文艺工作者常年深入赫哲族渔村采风;搜集、挖掘、整理民间文艺素材,并以这些素材创作了一些反应赫哲族生活的歌舞音乐作品《赫哲人的歌》《口弦叮咚》、《东方有个赫哲族》《赫哲人的喜悦》《嫁令阔一首唱赫乡》,并多次在全国及省市文艺汇演及一至八届赫哲族乌日贡文体大会上演唱及专业刊物上出版发行。截止到目前创作、改编赫哲民歌、舞蹈、器乐作品100余首。获各类奖励50余次。

2公共图书馆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由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不是一般的书籍,而是深藏于民间,隐匿于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动作姿态、场景之中,这给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收藏功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公共图书馆因诸多主、客观因素,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更为艰巨。面对挑战,公共县图书馆按下列方法,对赫哲族居住、传统工艺、历史、语言、民俗、宗教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文字、图片、音像等的收集与整理。

2.1积极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整理、收藏的全过程。公共图书馆常规的工作方法是将文馆所等单位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已形成的文字资料予以收藏,纳入地方文献即可,就图书馆自身而言,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的收藏,并不能深切体会到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应转变过去只是收藏、保管的观念,主动参与到非遗的采集与整理的工作当中去,只有真正感受过,才能意识到非遗文献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宣传与使用非遗文献的过程中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读者,使赫哲文明在祖国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

2.2复制采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意识到单单收藏本地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江、敖旗、街津口是赫哲族的聚居地之一,他们实践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收集、整理了许多赫哲族的相关文献,对他们收藏的文献资料,用购买的方式无法获取,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与之协商,采取静电复印、缩微拍摄或电子扫描等多种形式,从相关收藏机构复制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起到补充馆藏目的,这也是公共图书馆补充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重要途径。

2.3配备专人,跟踪和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动态。公共图书馆积极培养本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其术有专攻,在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采集、整理和后续的资料保存、数字化等方面对非遗进行音像、影音等原生态存储,将“活态文化”物化成有形的文献,进行永久保存,发挥图书馆在大气候下新的工作职能,完成由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管员”到“采购员”的转型。

2.4采用多种存储方式,让非遗“藏为所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收藏文献,不局限于纸质文献,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的是各民族于生产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原生态的民族风俗与特色文化,更广泛的适用音频设备存储,这对图书馆的收藏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来详实记录“伊玛堪”、“萨满舞”、“乌日贡”等赫哲有别于其它民族的艺术形式,让图书馆文献藏有所用,发挥其有效价值。

3公共图书馆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意义

千百年来,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耳相传,根系民间而不衰,流芳百世而常青,弥足珍贵。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肩负着赫哲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任与义务,必将为城市建设、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海英,王宇佳.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9(9).

[2]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M]//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3]饶河赫哲族[Z].饶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