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德育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高燕

高燕

(江苏省常熟市任阳中学,江苏常熟215539)

摘要:德育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用素质的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中学德育,中学德育的作用不仅有主导作用、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写德育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素质教育;导向;动力

1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的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张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期望他们能成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这就有助于我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期望通过教育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的要求,内化为中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从中体现出中学生的德性、精神面貌和健全人格。德育的功能可以归纳为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十分强调其社会性功能。其实,德育的功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个体性的一面,这两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素质教育正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社会发展调整其教育行为,培养中学生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从而使社会性功能得以实现;中学德育按照中生发展的需要调节其教育行为,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实现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2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或提高学生的素质,突出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里,最终积淀于学生身心组织之中而形成素质。德育除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指导作用和对德育、体育等的促进作用外,还有以下几种作用。

2.1定向作用。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向作用,是指德育对中学生在素质形成、发展及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发展。定向要解决学校培养的中学生今后“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德育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定向作用,这是由它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德育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准则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到定向作用。

2.2导向作用。德育虽然只是中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它的方向性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中学德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我们在报刊杂志上可以看到有关中学生的报道:“为了好玩而伤害动物”,“优秀生考试也作弊”等等。这些学生反映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素质让人优虑,应该引起所有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注,对中学生不仅要在道德认知上进行引导,而且更要在道德行为上进行导向。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内化的心理品质引导,使中学生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二是外在规范的约束导向,使中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懈追求完善的人格。

2.3动力作用。人的道德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是一种最强大、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增强内驱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量。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主要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中学生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4维持作用。维持作用,又可以称为支持作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之所以往往出现反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心理品质素质也不够成熟,缺少一种维持力量,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影响。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会以较稳定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品格。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中学生的维持力量来自何方?笔者认为它主要来源于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格。而这正是德育所追求的。

2.5超越作用。教育超越论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的超越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出能够改造现在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的能力,能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以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德育自身体现着人的理想活动,如果它不带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灵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实现完善人格的持久激情,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发挥超越性功能,这是德育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德育大有作为的地方。

2.6潜能发挥作用。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潜能和人格潜能,两者都需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中介和载体反映出来。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智力因素,促进潜能的激发。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是为了在上学期间打好素质基础,期望他们考上好的高中。并且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进步的思想,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保持健康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生的潜能中的核心部分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也不能放松,德育在人生旅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是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大事。古人云:“百行经德为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德育工作马虎不得,更不能玩忽职守,还应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教无定法,贵在行动,贵在得法,重在坚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联系,形成一种合力,推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总之,只要教师在工作中勇于探索,积极挖掘,把握住良好时机,教书育人功能必将常兴不衰,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呈现在世人面前。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学生是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你对他付出一片爱心,他对你回报的也是一份浓浓的情”。

参考文献

[1]丁锦宏.尊重·责任·关怀:当代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原则的意蕴转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2]靳江丽.人性关怀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10).

[3]顾润生.思想品德课上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10).

[4]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