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分析

曾丽宁

曾丽宁(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乐里镇卫生院533300)

【摘要】目的:了解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抗菌素管理实施前后各类抗菌素使用强度(AUD),并分析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结果:实施抗菌素管理干预后,青霉素、喹诺酮等诸类药物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出现降低(P<0.05)。结论: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可减少抗菌素使用,改善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抗菌素管理抗菌素使用强度细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139-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抗菌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与推广,细菌耐药状况日益严峻,药物滥用引发的不良事件逐渐增多,耐药菌亦处于增长态势,相关费用增加。为了提高抗菌素的利用水平,诸多医疗管理部门、临床医师、医疗机构、专家经由处方点评、抗菌素限制使用、降阶梯使用、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状况,但通过荟萃分析提示,其应用效果存在争议[1]。基于此,我院拟定了抗菌素管理方案,旨在探究抗菌素管理对抗生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接受抗菌素治疗的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200例,女性有160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在(48.54±12.65)岁之间。

1.2一般方法

1.2.1抗菌素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患者各类抗菌素使用状况,包括使用强度及微生物培养结果:(1)致病菌,主要包括五类:一是大肠埃希菌,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三是铜绿假单胞菌,四是鲍曼不动杆菌,五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抗菌素管理方案:首先,将抗菌素划分为三级:一是非限制级,二是限制级,三是特殊使用级。其次,明确抗生素使用规范。住院医师仅开具非限制级,主治医师开具限制级与非限制级抗菌素,副主任医师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素必须要取得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同意。除此之外,于患者初始治疗前1d,医生可采用越级抗菌素。再者,于围手术期间,针对喹诺酮类抗菌素使用而言,必须要严格控制。另外,以抗菌素管理为最终质量考核标准之一。

1.2.2药敏试验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应用琼脂扩散法,执行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有关检验标准与操作规范,开展药敏试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抗菌素管理实施前后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变化。AUD=(药物用药频度(DDDs)/住院总人天数)×100。本文将DDDs设置为<38/100(人?d)。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抗菌素管理前后抗生素使用强度变化

与干预前期相比较,干预后期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抗真菌药、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实施抗菌素管理前后抗菌素使用强度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抗菌素管理可从分级管理与预授权两个角度出发,预授权与处方限制设计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研究结果提示未改善致病菌耐药情况。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限制使用某些抗菌素后,抗菌素替代现象突出,替代抗菌素耐药呈上升趋势[2]。在本研究中,笔者从分级使用与限制使用两个角度出发,以控制总量为导向,对头孢吡肟等药物使用进行限制,并于围手术期间对喹诺酮类抗菌素进行,故大部分抗菌素消耗均呈下降态势。头孢菌素使用强度稍微增强,但其耐药率无显著变化,肠杆菌属对头孢他啶头等药物的耐药率出现下降。由此可见,在进行某些抗菌素限制使用时,要以总量控制为根本导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于抗菌素管理干预后,喹诺酮类抗菌素消耗下降,耐药状况明显改善,这与其限制使用具有密切关系。于围手术期间,严格限制喹诺酮使用,仅患者伴有腹腔感染时才可维持使用。此外,,实施抗菌素管理干预后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甙、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耐药率明显下降,提示抗菌素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5]。从本质上来讲,抗菌素管理方案以行政命令为实施导向,基于评价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可提高执行依从性。但抗菌素干预具有被动性,且本文研究归属于短期回顾分析与前后纵向探究,故必须要监测抗菌素管理方案长期应用效果,加大横向对比研究力度[6]。

综上所述,完善抗菌素管理方法,从分级管理、限制应用、总量把控等角度出发,可改善抗菌素不合理使用现状,并完善致病菌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李晋,王静茹等.抗生素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37):75-76,79.

[2]马建军.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耐药性的防控[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342-343.

[3]杨红英,陈振德,贾孟良等.对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2):17-19.

[4]卓超.多重耐药时代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定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5):386-389.

[5]闫万梅,裴克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z1):27-28.

[6]马越.合理利用抗生素资源,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J].中国药房,2011(26):240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