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浅谈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

李玉宝高凯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是高校与企业衔接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面临的合作不够深入、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明确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衔接的有效途径,是职业院校科技能力转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输出平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深度融合院校、龙头企业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院校与社会各类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培养人才的模式。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只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没有完全参与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企业有时嫌刚毕业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接受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从学校学到企业实践,再到企业就业,需要完成从学校学生到企业职员的转变,校企双方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以及文化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势必会影响这一角色的转换。

2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国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责任、保障措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但我国有关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双方利益没有给予充分的保护。

3企业参与理念存在偏差

从院校的角度来讲,为了促进就业以顶岗实习方式安排学生实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提高就业率。但是有的企业却片面的把实习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使用。有些用工慌的企业直接把在实习学生当成用工的补充资源。钻校企合作的空子,认为用学生成本低,有学校出面好控制,不用签订劳动合同等。有些院校在安排实习时只是片面追求企业规模,提供岗位数量等量化数据,而不是企业专业水平能力对口问题,此问题应该引起各院校重视。

二、符合当前高校办学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二年的学习安排在校内,重点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第二阶段,第三年的学习安排在合作企业,开展顶岗生产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巩固深化校内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基本技能,重点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各自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任务:前两年学校承担教学培养任务,最后一年企业承担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学生在校内主要是接受理论教学,同时,也增强自身的一些基本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到企业主要是顶岗实习,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实际选择毕业专题,在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3.2“订单”模式由学校、企业共同派出教师、管理者及技术人员组成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企业人才需求,明确专业和非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方案,完全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这一订单,按照校企签订的培养协议,针对性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联合选拔学生,联合制定专业教学方案,共同选编教材,共同承担教育培养任务。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承担一定的理论教学任务或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企业岗位需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等,掌握一定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融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2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模式

学校通过企业投资或共同投资的方式,在企业生产基地建立学校长期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成为企业继续培训员工的重要基地,为企业提供不可多得的培训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开展生产实践和毕业实习提供场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达到了良性循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企业尽量为学校提供技术和设备,以支持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实习,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以回报企业的支持。学校办学经费投入有限,将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进行,将老师的科研项目安排在企业实施,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这能有效避免学生的实习远离生产实际,大大节省对学生实习的投入,同时,教师科研成果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效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模式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承担全部的专业理论教学和部分的专业实践教学。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与学校签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将生产基地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生产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人才适应企业需要,学校一般寻求一些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骨干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企业挂牌成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完全进驻企业,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熟悉企业运营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牢固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方案进行审核,保障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顺利开展,保护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3职业教育集团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企业、事业单位组成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成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开展的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运行管理等具有良好基础,在各成员单位之间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成员单位之间寻求实质性的合作办学,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办学规模与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适应状态,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机制融合、资源补充、利益双赢。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机制的构建

国家通过立法制定一些强制性政策,严格规定校企合作相关事项,明确规定合作对象、合作方式和监督考评,制定具体的合作效果审核政策。从税收、奖励、金融等多个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以惩处、检查等手段形成强制性的执行。健全校企合作制度通过认证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评估保障制度,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各方联席会议,邀请教育、财政、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参加,共同商议校企合作资源配置、保障措施、政策规定以及发展规划,建立校企合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校企合作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毅.高等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中国科技纵横,2012

[2]、许蔚君.高职院校“2+1”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商业会计,2012

[3]、马红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云南农业大学2013

注:课题编号:ZJC12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