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度、量、序、势的把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度、量、序、势的把握

李瑞娇

李瑞娇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莲上中学515833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课改目标,课改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度、量、序、势四个方面谈了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率度量序势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课改”要求、响应“减负”号召。本文想从控制影响教学过程的几个重要因素——度、量、序、势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定度控制的要求——程度合理、速度适宜、强度适当

实行定度控制也是教学最优控制的内容之一。所谓度,就是指课堂教学要求的程度、教学进行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

教学要求的程度要合理得当。我们既不能让学生“坐着吞桃子”,也不能叫学生“跳起来摘月亮”。定准教学“坡度”,我的具体做法是“三吃透”。1.吃透《语文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应是我们确定教学“坡度”的纲领性文件。2.吃透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3.吃透教材。要把握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理解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认真钻研,深入领会“教学要求”、“学习重点”、“自读提示”,并揣摩它们的用词特点;认真推敲练习,课后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体现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和单元教学的要求,客观上又是对教学重点起定度作用。

合理地、适时地控制好教学进行的速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都具有现实意义。控制好教学速度,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完满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安排好后进生、中层生、优秀生的实践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好听、说、读、写的训练任务,合理地控制好教学进行的速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不忘教学的主线、重点。师生双边活动要扣住重点内容而进行。教师要随时控制好课堂,使课堂教学不蔓不枝,始终不偏离主线,排除无效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增加有效信息的输出速度。

二、定量控制的关键——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精而少,是实行定量控制的关键。所谓精而少,就是指一篇课文没必要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讲解,而是通过教师的精密安排,对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基础知识,抓住其精华、要点进行教学。

从迁移的心理活动看,集中注意于问题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形成知识迁移。有的教师每节课只讲20多分钟,但其效果很好,原因就在善于于控制知识量,择其精华要点,突出主要问题,使学生很快形成知识迁移。从精而少入手,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师生负担。

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我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了个‘孔乙己’的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定序控制的追求——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的和谐统一

优化教学论者,都很重视教学程序的安排,力求使教学程序的安排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迁移和运用。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他的成功主要在于能够采用合理的课堂结构,使安排的教学程序是教材、学生、教师三者和谐统一的程序,是教与学高度统一的程序。

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我设计的教学程序是:1.创造:改变课文原系统,利用预习的基础,巧设疑问——作者怎么称谓菊花、牡丹、莲花?作者为何喜爱莲花?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内动因,采用从“一处”想开去的动态性教学。2.自学:以探索上面两个问题为目的同时兼顾识字、析词、理解课文内容而进行的静态、动态结合的自学活动。3.讲读点拨:按课文原意,但不按课文原排列而进行的跳跃式的阅读分析。讲,在理解内容的关键处,由实体物象(莲)到虚体寄意(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的多维性联想。读,要学生读准、读通、读懂,理解意境。点拨,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对莲花的认识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4.创造:点拨后对创造议题的进一步探索求解,评判作者的思想和生活态度,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背诵全文,实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程序,顺序合理,层次鲜明,一环紧扣一环,始终突出“托物言志”这一学习重点,整节课节奏快、密度高、效果好。

四、定势控制的目的——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

所谓势,就是指课堂教学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习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课堂气氛和群体情绪的影响。因而,定势控制是教学最优控制不可缺少的因素。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情绪高涨,容易产生“教学共鸣”。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达到最佳的定势控制。

1.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美的潜因

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它充满了美:美的山河,美的故事,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大量的美的潜因来,教学时引导学生心神“入境”,让学生们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获其美感,达到“励志移情”、“以美润心育人”的最佳教学情境。如学习《驿路梨花》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们所创造的美都源于心灵的聪慧与善良。可见只有心灵美才是一切美的起点。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呼唤善良,呼唤互助与尽一份责任。小说在‘我’想起的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结束了,这句诗包含了哪些情感呢?”在我充满感情的诱导下,学生心灵的“情”弦被拨动了,情感的火苗被燃起了。在这样的一种态势下,他们紧扣我的提问,反复咀嚼,认真思索,开启了思维的马达。

2.质疑激兴,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漩涡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置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教学情境中。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谈到“智叟笑而止之”时,我引出一个问题:“智叟”认为愚公移山的行为是一种荒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表示同意,有的不同意。这时我引导学生,以正反两方的形式把各自的观点以书面进行陈述,并展开简单的辩论,最后再由我进行小结,达成双方的共识。这样做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用美的教学语言进行施教

教师“亲切热情、词准意切、礼貌文雅、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语言,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要用恬静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清新明媚的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姿和勃勃生机;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要用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到炮火连天的战场,感受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总之,教师语言的美与课文意境的美水乳交融,使得学生不论学习哪一种文体、哪一篇课文,都能用自己的心灵碰撞到课文中美的东西,把上语文课变成一种享受。

度、量、序、势各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下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上述各方面一定要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有效地控制好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华敏《中学语文教学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2]王锭城《教育心理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3]莫春英《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尺度把握》.广东教育杂志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