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问题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试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问题初探

丁姿

丁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在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发展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环境的特点,对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建设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特点;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使图书馆事业在此方向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飞跃。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有三大优点:其一是便于将国家的珍本、善本等珍贵资料,用数字化形式保存下来;其二是用户可以与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一起工作,进行远程访问、资源共享,为信息密集型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大大扩充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其三是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比印刷型载体中的信息资源更便于检索,使学者能以最快速度获取所需资料,对教育、科研和技术创新都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最大挑战。

1数字图书馆信息的特点

1.1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所谓数字,即二进制的“0”和“1”。数字化技术就是将所有信号都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0”和“1”。所以数字图书馆存贮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磁盘、磁带、光盘等,具有存贮容量大,占用空间少,保存时间长等优点。所以数字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数字而存在,离开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字化存贮技术为压缩存贮空间、改进信息的组织方式、提高检索速度、方便用户远程检索奠定了基础。

1.2信息传递网络化。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通过以太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目前,数字图书馆正规过由宽带网组成的因特网和万维网以高速、大容量、高保真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1.3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由于有了信息资源数字化与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坚实基础,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利用共享化特点体现了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无限与服务无限的特征,体现出了跨国界的资源共建的协作化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料一旦被某一读者借阅,其他读者便无法使用,而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可同时提供多个用户就同一信息进行查询和服务。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使众多图书馆能够借助网络获取各类数字信息,以满足读者用户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联盟的信息共建共享模式将会日益发展,原先的信息壁垒和围墙将会逐渐被拆除,信息资源利用形成了广泛的共享。

1.4信息提供知识化。数字图书馆将实现由文献提供向知识提供的转变,即实现以书本为单元的低层次服务向以知识为单元的高层次服务,所以要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进行深层次的文献加工。数字图书馆信息提供的知识化,将会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水库”、“学术银行”。由于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和完备的检索系统的建立,使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一次性地提供所需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各种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一次满足。数字图书馆信息提供的知识化呼唤知识型人才即知识馆员。知识馆员是指那些既懂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又懂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及相关知识,并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复合型馆员。他们是学习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大典范。

1.5信息实体虚拟化。数字图书馆使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结合起来,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趋向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是相辅相成的,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而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藉以发展的方向。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实体图书馆中的虚拟馆藏、虚拟阅览室、虚拟参考馆员、虚拟服务将会不断得到发展。

2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2.1坚持信息资源自生权。实现资源共享,关键是要建立开放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激励机制,风险共担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书刊价格猛涨,文献购置经费严重不足,图书馆文献入藏量急剧下降,且下滑趋势难以制止。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改革分散管理机制和克服自给自足观念人手,走整体化建设之路,经过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建立起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保障社会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方针是:“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克服重复建设,浪费极大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我国有限资金的效益。

2.2建立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机制。整合是将分散的资源和独立的服务按照一定的知识管理规则和服务目的组织在一起,在组织过程中要消除新的与旧的系统和服务之间,不同的系统和服务之间的不兼容性,增强与已有的系统或服务融合的可能性。

整合表现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

首先是基于界面的整合,即通过一个统一的表现层(一般为WEB)来获取不同的资源,但这只是表面的浅层次上的整合,图书馆主页属于这一层次的整合;第二层次的整合是基于数据的整合,它对来源不同的二次文献数据进行归并,或者提供一次和二次文献之间的链接。这种整合在不同的的资源和系统之间建立链接,它提供情报的不仅仅是检索的结果,还有对检索结果的理解以及在这种理解之上的继续使用资源的途径。图书馆的各种导航系统,如电子期刊导航和数据库导航,可以看作是这个层次的整合;第三层次的整合是基于系统的整合,通常指异构系统的整合。这种整合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连接到一种机制,或者是软件,该机制或软件试图按照语义的一致性而获取目标资源;第四层次的整合是基于服务的整合,是整合的最高层次,以资源为基础,以终端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对技术的应用,从不同的资源和系统中挖掘相关信息,如以组织并向用户推送,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有机环境。围绕资源,不论是一种资源还是按照较高的相关度选择的一组资源,也不论是基于数据还是系统,往往更容易为用户建立一个有用的或者可用的整合了的机制。这一层次的整合应该是我们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与整合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认证。对于数字资源的使用,已经不再像以往对印刷型资源的使用那样,只要进入图书馆使用借阅证就可以进行了。能够确认身份与资源使用权的用户名和密码成为使用数字资源的必备钥匙。由于每一种资源都有独立的、不同的认证过程,当资源越来越多的时候,认证就会变成一个主要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不得不使用众多的用户名、密码组合使得使用数字资源的代价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怎样建立一个无阻碍的认证机制,是我们在考虑整合问题时首当其冲的问题。

2.3高度重视书目数据库建设。与传统的馆藏建设不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数字图书馆仍然需要提供原始文献服务,就离不开数字化的书目数据库作为服务的基本工具,因而书目数据库建设对图书馆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图书馆要尽可能使用联机编目,把本馆文献的各种书目数据库建设起来。把全国的书目、全国联合目录、各种核心期刊目录、各种专科书目的数据库逐步建立起来。

2.4深度开发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对馆藏文献的开发主要靠编目工作,因为编目工作可以揭示文献的形式特征,这是文献流通的基础。这种开发只停留在以册为单元的层次上,是一种浅层次开发。在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图书馆为其提供快捷的、针对具体问题的兼容性、咨询性服务,这种服务的内容往往是以知识或信息为单元。

因此,图书馆别无选择,只能走深度开发信息资源之路。数字信息建立主要从两方面关注:

一是馆藏特色文献的开发问题。要把特色馆藏开发与个性化服务结合起来,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推荐服务、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这三种服务都要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来实现。

二是网络信息的保存问题。网络信息保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学研究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

另外,由于网络信息的动态性特点,其消失的速度也很惊人。与其它物理形态载体的信息相比,网络信息的生命更脆弱,更容易破坏。因此,对网络信息进行有选择的保存显得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