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袁玉芳杜琴

袁玉芳杜琴

(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中医科442004)

【摘要】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心身疾病护理护理原则整体性个性化主观认识心理状态心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087-02

【Abstract】Mindandbodydiseaseisthebodypathologicalchangewhichcausesasaresultofthepsychologicalsocietyfactorfunction,atdiseaseoccurrence,thedevelopmentaswellastheextensionturnsovertointheprocessalltoconcernwiththepsychologicalsocietyfactorstimulation.Tomindandbodydiseaseunderstandingbesideswhenservetreatmentmethodtheattentionmindandbodycorrelationdualtreatments,simultaneouslyworksasnursingitselfshouldwiththetreatmentphasesynchronism,namelywhilecarriesontothemindandbodydiseasepatientwhichthebodynurses,carriesonpsychologicalnursingeffectively,throughthenurseandpatient'scontact,affectsbythebehaviorchangespatient'spsychology,causesthepatienttoacceptthetreatmentonowninitiativeunderthebestpsychology,enhancesthemindandbodydiseasethecurerate.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1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者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它能充分调动病人的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心身医学实践过程中,心理护理的配合应贯彻其始终。若能发挥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可望大大缩短疗程。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1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

我们是心身一元论者,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都是常见的。特别是心身疾病,与情绪因素、社会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情绪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

1.2心理护理的个性化

作为一类病人,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个人实践和主观能动性不同,故心理活动又千差万别。

1.3重视病人家属和亲友对病人的心理作用

病人住院离开他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断工作,放弃了他日常的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病房,遇见的都是陌生人,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2心理护理的目标

心理护理的目标包括:(1)满足病人的需要;(2)调整病人的社会角色;(3)调节病人的情绪;(4)缓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应激;(5)帮助病人增强适应应对能力;(6)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

2.1满足病人的需要

人类有生理的、安全的、心理的、社会的、精神的5个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是相互联系的,健康的需求可分解成这5种需求。从某种角度来看,康复的过程就是有关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2调整病人的社会角色

2.2.1发病初期,促使患者适应病人角色:一向健康的人,他们对自己居然也成为病人,感到突然,从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一严酷的事实,甚至于采取否认的态度,对此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的重点是给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承认自己有病,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

2.2.2防止角色行为异常的发生: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的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有的病情恶化,更严重的是病人得知身患绝症后会产生恐惧、焦虑和绝望心理,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一旦发现,应该运用心理护理加以干预。

2.2.3帮助病人角色健康的转化:一旦患者适应了病人的角色,而且逐渐强化,就会妨碍病人心理上的康复。

2.3调节病人的情绪

2.3.1发展积极情绪:(1)创造能表达情绪的环境。如听音乐;漫步静思;与挚友畅谈;给亲朋好友写信等。(2)发展积极的自我感觉,从情境中去体验积极的感受。如幸福感、愉悦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渴望等。(3)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能成功地解决新发现的问题,就会感到快乐。

2.3.2防止或应付消极情绪:(1)学会面对危险情境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合理解决。(2)遇到无法应付的焦虑情境时,应暂时作战略性的撤离,当增强应对能力后再去应对。(3)在作好充分准备后,要立即应对危险情境,不要让消极情绪长期存在下去。(4)疏泄和平定情绪,找合适的场所和替身充分发泄出不满情绪,有助于平定情绪和解除敌意。

2.4缓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应激

2.4.1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塑造良好的个性,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对预计发生的事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止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击败。

2.4.2要有自知和自信:只有自知,才能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达到预定目标。

2.4.3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获得社会支持,都有利于缓解心理应激,抵消生活事件的消极作用。

2.5增强病人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适应是指机体在遇到环境变化时,应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以便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再生活下去。适应反应是以Freud的防卫反应理论为基础,而防卫反应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目的在于回避精神上的不快和痛苦。Coleman(1950)指出典型的自我防卫反应有:①否认;②幻想;③补偿;④同一化;⑤摄入;⑥投射;⑦合理化;⑧潜抑;⑨反向作用;⑩转弱;情绪分离;孤立;退化;升华;抵消等。“应对过程”一词是用来说明人类对环境改变的行为。而适应、应对行为分两类:一是增加对机体危害的行为。心理护理应对这些有害健康的适应、应对机制进行心理干预;二是降低对机体危害的行为和采取自我保存的行为来对付困境。如预先了解了所要发生的问题的性质而主动地寻求帮助等。心理护理要帮助病人合理地使用其适应、应对行为,使之有利于向机体康复的方向转化。

2.6处理病人的心身反应

疼痛是常见的心身反应。处理疼痛除了使用止痛药和镇静药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疼痛常常使病人有所失,进而发展成为行为退缩。处理的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提高认知能力。孤寂是一种意识到与某些必要的人或物分离的体验,它不同于孤独。处理的办法是扩大病人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由于疾病带来的功能或解剖结构的丧失而导致身体的变化。心理护理的目标在于协助病人接受身体的改变,鼓励病人参与治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的配合。

参考文献??????

[1]亓化香心身疾病病人的护理[J].工企医刊,2002年01期

[2]刘增垣心身疾病与护理原则[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7年03期

[3]康冰杰,焦韵波,赵丽浅谈关于心身疾病实行责任制护理的重要性[J].黑龙江医学;2000年05期

[4]邵丽远,赵波,于丽华责任制护理过程中的心身护理问题[J].中医正骨,2002年11期

[5]黄仰模《金匮要略》心身疾病探讨[J].新中医,1993年02期

[6]庄永红女扎术后心身疾病19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6年11期

[7]刘增垣心身疾病的护理内容与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7年05期7

[8]王跃钢心身疾病的研究范畴及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1989年03期

[9]张世英浅谈心身疾病的自我预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