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病的防调体会

/ 1

中医肾病的防调体会

李丽

李丽(内蒙古乌海市乌达矿务医院原中医科内蒙古乌海016000)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78-01

中医肾病防调是指未病先防,已病调养,早在古时就有记载,如难迳记载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未病是相对而言的,未大约有三层含义:1无病。2欲病。3将病。防则是1防病,2防传,3防变之意。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更为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生活、工作等快捷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使人的健康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肾脏受累,肾病呈上升的趋势。我们都知道,肾主藏精,为封藏之本。肾为水脏,主津液。肾主水开窍于耳二阴,其华在发,在体为骨,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色为黑,在味为咸。在季为冬。肾藏先天之精,源于父母与生俱来,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正如【灵枢•决气篇】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精为生命之源。肾为至阴之脏,腰为肾之府,为生命之根。五脏之体,与自身机体的强弱和外为致病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感染性疾病。具体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囊肿性疾病等。导致肾病的原因有很多,如,六淫,七情,以及饮食,劳逸等,此外,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如,痰饮,淤血,湿浊等均在一定条件下或在某一阶段发生疾病,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和元阳,正气的强弱不但取决于遗传的体质因素,还取决于心理素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起居劳逸,饮食营养,运动锻炼等,所以要保养真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病邪的入袭,良好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精神因素等是调节脏腑功能的重要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这样的记载: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平时心情舒畅,培养正气,增强体质,有利于气血流通,提高抗邪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防止病邪的侵害,通过内养和外防等措施,以阻断肾病的发展,中医一惯讲究治未病,防发展这一理论占据重要地位,疾病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灾难,树立信心战胜疾病是非常重要,在诊治肾病时,要辩证论治,遵循这一规,尽可能的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已病调养,防止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