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传承视域下城市水利风景区规划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文化传承视域下城市水利风景区规划探析

单辉

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库管理局河南信阳464031

摘要:水文化传承是城市水利风景区提升品质和丰富内涵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吸引众多旅游开发商的眼球,而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凸显地域特色,水文化建设已被视为水利风景区规划的首要内容。

关键词:水文化;水利风景区规划;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所体现的水文化特征大同小异,景区建设屡屡出现景观雷同、设施简易粗糙等现象,且水文化内涵表达深度浅,整体思路不清晰,运用路径不明确。本文以水利风景区规划为例,以水文化传承为目标,针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关键要素提出可操作的规划方法,旨在寻求城市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一、水文化的内涵和资源价值解读

1.何谓水文化?水文化是人类在与水打交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产能力的总和。物质财富是人们在进行与水相关的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物态水文化,体现在水利工程、水利工具、桥梁及建筑等方面。精神财富则是人们在认识水、感悟水的过程中形成的水哲学、水诗词和水利精神等精神水文化,如“滴水石穿”“上善若水”等,体现在人与水互动过程中总结并传承的水精神。水文化等于水的“人化”加水的“化人”,以及人们认识水、改造水和利用水的智慧显性化,是人与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人性及社会再及自然返回人性修养的完整关系循环圈,”是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水文化资源价值解读。与普通景区不同,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资源具有自身的属性、特征和精神价值,正确理解水文化资源价值是水利风景区规划的前提。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资源价值可以从主次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主层面指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次层面指水利工程文化资源、水体景观文化资源、水利技术文献资源、与水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针对不同资源层次,根据其所蕴含的水文化价值,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依次进行开发。

二、展示水域的水生态文化内涵

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指出:“要对应目标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等有关方面。”这里所指的水文化,主要是指水文化中的水生态文化。水生态文明是人水和谐的一种社会形态,水文化是反映人水关系的文化,水生态文化是水文化中的主要内容。水生态,主要指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江河湖泊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生境两部分组成,生命是水生态系统的主体,生境是生命支持系统;河流在输送淡水和泥沙的同时,也为河流内的生物提供营养物;水陆过渡带由于异质性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既聚集着水禽、鱼类、两栖动物等大量动物,又有沉水、挺水和陆生植物生长;自然的河流有多种形态,河流的多样性使得河流在流速、流量、水深、水温、水文周期变化、河床材料构成等生态因子呈异质性(如丰水期高流量对许多鱼类会起到提示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河流才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活力,游人在水利风景区活动时会感受到水生态文化的启示。在对景区湖(河)水生态进行修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利用湖(河)的自我修复能力。设计人员和建设管理者不仅要有水利工程学的知识,还要了解生态学方面的知识。鉴于这一点,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学”的理念。水域要满足人们休憩、亲水的需求,首要条件是水质要好,不低于景观用水的标准。水域水质好,除了截断污染源外,水域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十分重要:对于河流,河流平面按形态要自然弯曲,河流纵向、横向、竖向连通,河内动植物自然生长,形成健康的生态链。对于水库和湖泊,水库的大坝要确保安全,水库的迎水面和湖泊的顶风段堤防,可用硬质护坡防浪,其余水域尽量采用生态护岸或植物护坡。对于湿地和塘坝,可使用植物护岸,以水下地形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多样性,促进其中动物的多样性发展。水利风景区的水域按上述生态理念设计,既可满足水利功能,又满足了水域内生物的需求。我们看到是水库、湖泊宏大的水面;河流、小溪欢快的流水;湿地、塘坝内动、植物健康生长;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水生态文化内涵在物质层面的映射。

三、基于水文化本体传承的规划

水体景观的场所再造,水体景观是水体与人类社会审美、文化活动、哲学思考等双向作用的产物。由于水体形态不同,各类水体景观也不同。对于水体景观场所的构建,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处理水景空间的方式。例如,利用湿地景观开发人工沙滩等静态景观空间;利用景区的高低落差,形成动水,打造动态景观。在水利风景区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亲水性,即建设亲水设施,如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在亲水设施的设计上要体现“人水和谐”“上善若水”的水文化精神,符合水文化主题和形象,融入现代旅游“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利风景区亲水设施的设计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静态融合。静态的水宁静、祥和、明朗,通过倒影,能客观、形象地反映出周围的物象,加上光线照射和物象的四季变化,更是丰富了整个空间的层次感和水面的色彩感。规划充分利用水体岸边的植物、建筑等,通过意向设计,合理组织景观元素,塑造静态空间;组织水陆交通,以水文化和漫游理念为核心,依靠生态技术手段,使用环保型轮船交通,串联景区内的水利工程景点。

2.动态融合。动态的水具有活力,如小溪中的潺潺流水、喷泉散溅的水花等,不同的水体带给人们的感受不同。规划采用动态融合的方式,设置流水、喷泉和落水等。例如,通过水闸、渠道等打造流水景观,让游客了解水利功能运作知识;在景区内设置大型水上运动设施,增加亲水性。

四、创建当代水文化,展现城市时代精神

1.时代在前进,水利事业在发展,水利风景区在建设。我们在传承历史水文化的同时,也要创造当代水文化。水利风景区的设计者与建设管理者要了解景区所在城市的精神内涵,塑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水景观。总结凝练出当地城市精神的内涵,如信阳市的“实力、生态、活力、诚信、清风。”一个城市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和文化品位要体现所在城市的时代精神,使市民在休憩、亲水中受到城市精神的熏陶,从而热爱这座城市,宣传这座城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城市精神,创建当代水文化。

2.在水利风景区内建设水利科普和水情教育场所,针对不同形式的水利风景区可采用不同的展示方法:对于湿地型水利风景区,可在湿地水边竖立展示牌、介绍水利风景区内水生植物的类型、动物的种类,说明水生植物净化水的机理和动物迁徙的路线;对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可在水库管理所内设置展示馆,介绍水库的功能、建设的历史、对下游调节水量和防洪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可建设城市水情教育馆,介绍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家庭节水技术和方法,让游人受到一次爱惜水、节约水的教育。水利风景区建设不仅要挖掘水文化内涵,开发水文化景观,而且要成为宣传教育基地,推广水文化价值,让人们在享受水利风景区景色的同时,受到水利知识的普及和水资源形势的教育,拓展水利的知识面,感受水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了了解水利、热爱水利、支持水利、宣传水利的目的。

水利风景区是依托水利这一生产性行业具有的中国地域特色水利风景资源通过现代化旅游发展策略引入所开发建设而成,因此现代化旅游项目规划与生产性行业如何高度融合,现代化旅游项目中的旅游活动如何更好地应用生产性行业资源,值得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各环节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王乐平.水利风景区水文化的挖掘、整理与运用.2016.

[2]余震方,李正永.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