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陈恒1王娜2

陈恒1王娜2

(1河南漯河市舞阳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检验科462400)

(2河南平顶山市舞钢市人民医院4625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94-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与2型糖尿病组FBG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HbA1c,有助于临床对并发症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疗效评估。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异常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的致死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由高血糖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等。因此早发现及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并有效监测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降低血糖水平能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血糖检测是糖尿病诊断、治疗的常用指标,但其只代表当时的血糖水平,且易受外界诸多因素影响(如是否空腹、前几天的饮食、是否注射胰岛素等)。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人体内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外界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已被国际公认为糖尿病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1]。笔者通过对本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2011年2月~2011年11月糖尿病专科病房;健康体检者来自我院体检中心。9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34例,女性5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7±15)岁;75例糖尿病伴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13)岁;30例健康体检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4±6)岁。

2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健康体检者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者。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所有受试者均抽取空腹晨血5ml,3ml加入生化专用管,半小时内离心分离血清,用于血糖检测;2ml加入到EDTA抗凝管用于HbA1c检测。

1.2.2测量方法仪器为日立7600P生化分析仪,血糖用氧化酶法生化试剂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用酶法试剂测量。两种试剂均由上海复量长征公司提供。

1.2.3结果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并发症组和健康体检者三组FBG、HbA1c检测结果见表1,糖尿病伴并发症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并发症组FBG水平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伴并发症组HbA1c、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三组样本HbA1C和FBG检测结果(X±S)

3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糖尿病伴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提示高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正相关性。这与国外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研究结果相符[2-3]。同时文献报道也指出:良好控制血糖(通过定量检测HbA1c)可以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脏损害、血管病变等)的发生和发展。HbA1c每降低10%(例如12%下降至10.8%,或8%下降至7.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45%[2]。从本研究表1结果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糖尿病伴并发症组的HbA1c平均水平比糖尿病组HbA1c平均水平高10%以上。

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与血中葡萄糖经外酶缩合而形成的产物,其生成过程是一个缓慢、连续、相对不可逆的过程[4]。其形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可反映检测前8~10周的平均血糖水平[5],与被检测者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空腹等因素无关,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较血糖能更好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代谢情况,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病情控制和检测。

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HbA1c检测,有助于临床及时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早发现并发症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和评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龙.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全血糖化血红蛋白[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6):2.

[2]HoelzelW,MiedemaK,Developmentofareferencesystemforthe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ofHbA1c/glycohemoglobindeterminations[J].JIntFedClinChem,1996,9(2):62-67.

[3]DCCT.Theeffectofintensivetreatmentofdiabeteso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long-termcomplicationsi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The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ResearchGroup[J].NEnglJMed.1993,329(14):977-986.

[4]周宜强.贾太谊.张文学.糖尿病研讨新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7.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1.